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逐步将沙地改良成耕地,种植山药、马铃薯、甜瓜、大葱等

平罗县点沙成金农作物亩产逾5000公斤

本报讯 (记者 剡文鑫 张敏)在黄河流经的平罗县东岸,曾经荒芜的沙地焕发新生,农作物亩产突破5000公斤。

12月3日,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瑞村,62岁的村民白志福和同伴们正忙着将山药装车。“务农大半辈子,头次见到产量这么高的田。”白志福从宁南山区移民到黄河岸边居住,从播种到收获,他们一家4口都在这里务工,年收入8万多元。

一捆捆山药,根系粗壮、大小匀称,经过去沙、筛选后,被整齐地排列在车上,准备销往重庆、四川、福建、江苏等地。“以前这里都是寸草不生的连绵沙丘,什么也种不了。现在,种植农作物,亩均收益过万元,用工成本5000元。”宁夏塞上春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怀东指着眼前的沙地说。

平罗县采取平田整地,红土覆沙,施加有机肥、有机元素等治沙办法,逐步将沙地改良成耕地。随后又试验种植山药、土豆等沙生农作物,土壤质量逐年改善,作物实现高产高效,马铃薯亩产5000公斤以上,山药亩产6000公斤左右。

以前荒无人烟的沙地,如今变成了“金地银地”,有哪些秘诀?“首先要根据沙地特性,选择优质品种;其次就是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王怀东说,尤其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有机肥精准滴灌到每一个作物根部,同时利用沙土地病虫害少的优势,增收自然而然就见成效。

王怀东是平罗县最早一批种植沙地农作物的人,得益于此前的种植经验,他邀请各地专家前来考察,发现黄河东岸地势平坦、光照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得黄河水灌溉之利,是发展沙地特色种植业的“宝地”。经多方勘探后,王怀东于2022年试种山药400多亩,当年亩产达到4000公斤,今年亩产超过5000公斤。

“这里产的白玉山药,是同品种中品质最好的。”河南人张振在平罗种植山药已经9年,对产自黄河东岸的山药品质尤为自信。他过去在老家种山药,亩产量也就1500公斤左右。第一年在平罗沙地种山药,亩产达到2500公斤至3000公斤。“随着近两年种植技术提升,品质和产量再创新高。”他说。

平罗县采取院地合作,建立农业技术研究所及生产实验基地,推广集约化基质穴盘育苗移栽、秸秆生物反应堆、精准水肥一体化、蚯蚓生物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配方施肥等技术和新品种,形成以陶乐镇为核心的沙地农业,总面积达到4.6万亩,产值近10亿元。

以山药为例,平罗县种植面积达1.73万亩,亩均产值2万元左右,产业总产值3.4亿元以上,带动当地农户约3000多户,劳务收入约3600万元。“流转费亩均按照2200元计算,总计3800万元,加上务工收入,农户从沙地农业中获得总收入7400多万元、户均2400多元。”该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万军介绍。

平罗县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将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依托黄河东岸农业创新和生态恢复资源禀赋,通过生态绿化、沙地整治、盘活资源等方式,创建以“合作社+农户”和“科技带头人+农户”等新型产销共同体,有效连接农户与市场、生产与技术、政府与农民,变“小规模、分散化”的小家庭经营为“规模化、产业化”的组织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华泰农、塞上春、彩善荣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下,黄河东岸沙地特色农业发展持续向好,特别是沙地山药、马铃薯、甜瓜、大葱等作物种植面积、产量、效益逐年攀高,带动红崖子、陶乐、高仁等3个乡镇上万名生态移民群众参与其中。

--> 2024-12-10 逐步将沙地改良成耕地,种植山药、马铃薯、甜瓜、大葱等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42521.html 1 平罗县点沙成金农作物亩产逾5000公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