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唯)近日,在中卫市中交(中卫)云数据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土建和机电同步进行。得益于当地自然资源部门打破传统土地要素配置的体制性障碍,全面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简化企业用地审批环节的同时,为优质企业引入和高端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中交(中卫)云数据中心项目位于中卫市中关村西部云基地以东,是自治区“十四五”规划重点实施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基础设施配套、运营服务、智算、科研于一体的大数据产业中心,对于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宁夏枢纽、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卫市自然资源局提供的服务周到,更为简化的审批过程便于企业投资项目能够更快落地。”中交(中卫)云数据中心项目现场代表于成云说,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在用地审批的流程、程序等方面给企业进行了充分指导。
“中交(中卫)云数据中心项目用地在供应时采用的就是‘标准地’模式出让。”中卫市自然资源局四级调研员王铁介绍,“标准地”是指在完成区域规划环评、水土保持、矿产压覆、地质灾害危险性、洪水影响五项区域性统一评价的基础上,至少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建筑容积率三项控制性指标出让使用权的国有建设用地。
据介绍,当时由中卫工业园区管委会牵头进行了“区域评”,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水资源论证、气候可行性论证等6项评估评审成果实现共享共用,不仅为企业减少5个审批环节,办理时限也压减了31天。
为了提高园区生产效率,自然资源部门压缩审批环节,提前配套好了地块的部分开发手续,同时也对标准地有了更高的要求和产业标准。只要企业觉得可以达到用地要求和标准,就可以申请标准地,再签订履行合同接受监管,确保地块使用时可以达到产业要求。
近年来,中卫市积极探索工业用地“标准地”等多元化的供地模式,由中卫市自然资源局与中卫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牵头部门,同其他涉审部门密切配合,推行“带方案出让”和部门联审,形成土地规划串、并联审批机制,让原本多次上会研究、多部门办理的事项一次过会、一次过审,推动项目审批“零时耗”,基本实现“拿地即开工”。目前,中卫市已出让工业用地“标准地”13宗,面积1475亩。
“我们积极探索工业用地‘标准地’、弹性年期等多元化的供地模式,为后续引进企业节约审批时限。”王铁介绍,中卫市自然资源局和中卫工业园区管委会还分别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对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产值、亩均税收等进行了详细约定,倒逼企业集约高效用地,按标准建设达产,推动实现土地集约化、企业效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