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20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金凤检察数据赋能救助三姐弟渡难关

本报首席记者 王潇翊

“最近家里都好吗?”5月6日,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拨通了司法救助对象马某家的电话。

“都好着呢,谢谢你惦记。”马某的母亲在电话里向检察官讲述了孩子们的学习、家庭生活等情况,言语间满满的谢意。

马某姐弟3人都是未成年人,分别在初中和小学就读。7年前,他们的父亲与母亲协议离婚,不识字的母亲在协议书上按下手印,她以为协议书里“父亲每月支付3000元抚养费”的条款能让孩子们安心读书。然而,孩子们的父亲并未按照约定支付抚养费。2023年2月,姐弟3人将父亲起诉到法院,要求其支付抚养费。虽然法院判决支持了他们的诉讼请求,但执行裁定书上“无可供执行财产”的结论,像一块寒冰封住了全家最后的希望。

就在一家人陷入困境时,金凤区检察院检察官向他们投来关切的目光。金凤区检察院在开展数字检察工作中,通过调取辖区民政、妇联等部门的低保户、困难妇女等数据,构建特殊群体数据库,同时结合检察业务数据、信访数据以及法院执行数据进行碰撞比对,深度挖掘和精准锁定司法救助线索。依托司法救助模型的应用,检察官及时发现了姐弟3人的救助线索。

2024年11月,检察官第一次拨通马某母亲的电话。那时,马某的母亲正发愁去哪筹集采暖费。她和孩子们租住在金凤区某小区,每人每月可以领取低保金。但是靠低保金和她打零工的微薄收入,仅能维持家庭日常生活,没有多余的钱缴纳采暖费。了解情况后,金凤区检察院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进一步核实了马某家的情况。

随后,金凤区检察院决定向姐弟3人发放2万元司法救助金。发放救助金那天,马某的母亲代替孩子们来到12309检察服务中心,见到之前上门走访的检察官,不善言辞的马某母亲说:“感谢检察院帮助我们缓解了家中的困难。”

让一家人意外的是,后续温暖在一个月内接踵而至。检察机关与社区专门召开联席会议,为马某的母亲协调安排公益性岗位增加其家庭收入。收到检察机关的多元救助建议函后,乡村振兴局送来托管费用补贴,妇联为马某的母亲提供了岗位技能培训,教育部门也将姐弟3人列为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帮扶对象。通过“司法救助+社会救助”接续发力,姐弟3人的生活困难得以根本解决。这场数据赋能的救助接力,不仅缓解了马某家的困境,还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法治的种子。

--> 2025-05-08 3 3 宁夏法治报 content_158317.html 1 金凤检察数据赋能救助三姐弟渡难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