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为城市建设作出过贡献,城市建设的沙土很多都从这里出去,经历过建设高峰期,沙坑最深处有30多米。如今,这里正在被一点点修复。”5月27日,银川市西夏区自然资源局绿化养护中心主任马军告诉记者。
站在西夏区贺兰山脚下的云山矿坑治理区,还依稀能看到曾经的“伤痕”,一个个“黄色盆地”的周围机械轰鸣,将曾经的深沟掩于黄土,随之是种树、浇水。“砂石地种树万分不易,树要选成年的,只能拿吊车种树,山下拉水,点滴浇灌,还要给树打营养液,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成本很高。”马军说。
“2020年开始治理云山矿坑,平地后陆续栽种了油松、云杉、白蜡等苗木60亩,栽植龙桑、枣树、苹果、桃、李、杏、樱桃等经果林310亩。”银川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科科长李建鹏介绍,云山矿坑治理区是该市推进的11个生态保护项目之一。按照“一年整治、两年修复、三年提升、长效保护”的工作思路,结合西夏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及镇北堡镇旅游特色小镇、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建设,实施生态修复,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曾经伤痕累累的砂石地变成流金淌银的“聚宝盆”。
治理贺兰山脚下的沙坑,志辉源石酒庄的当家人袁辉最有发言权。30年过去,曾经因砂石过度开采而饱受伤痛的砂石地上,建起了一座占地6500余亩的酒庄,形成葡萄酒、休闲娱乐、生态观光等多元化生态产业,产生的经济利润又反哺于砂石厂“绿色矿山”的建设,成功将荒芜废弃沙坑变为现代化的葡萄酒产区和生态景区,实现了绿色工厂和生态产业的良性互动互促发展。
近年来,银川市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经过反复实践探索,形成了生态恢复重建、建设用地再利用、农用地再造、特色产业打造修复四种模式。李建鹏介绍,生态恢复重建模式,主要运用于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边坡稳定的矿山废弃地。如套门沟建筑石料矿区及新干公路周边生态恢复治理,全长4.5公里的生态治理,改善了公里两侧可视范围的生态环境面貌。建设用地再利用模式,主要运用于地形条件较好、可供开发利用的工矿建设用地,如云山路北侧采砂坑治理项目,通过边坡修复治理后的800亩土地被重新利用,作为银川市公安特种训练基地进行建设。农用地再造模式,主要运用于生态破坏轻微、环境污染较小的矿山区域,依据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原则,复垦改造后进行农业、林业等综合利用。如西夏区镇北堡昊苑村矿山环境治理内360余亩修复地打造成桃李芬芳生态园,贺兰县对宰牛沟遗留采矿沙坑治理后改造出1500亩耕地。特色产业打造模式,主要用于葡萄种植,大力发展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构建多功能农业景观。如西夏区、永宁县已经有多个通过利用废弃采砂坑治理,而形成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
自2016年起,银川市全面开展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工作,已实施完成贺兰山自然保护区40处点位的整治修复,推进保护区外围11处矿区环境治理。该市对贺兰山东麓矿坑治理经费投入达9000万元,近1.4万亩的矿坑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镇北堡昔日遍布的废弃矿坑已转变为“水绿山青天蓝酒红”的葡萄产业园区和生态观光风景区,形成了红酒、旅游、文化、餐饮、民宿等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百姓致富的同时,周边砂石矿企业也步入“边开采、边治理、边转型、边见效”的绿色发展轨道,蹚出了一条生态修复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