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侧梯田绿意盎然,山谷中数万座日光温棚整齐划一,在阳光反射下熠熠生辉。5月的海原县贾塘乡,宛如一个“聚宝盆”。
67岁的柯凤英从包装箱里拿出一板辣椒苗,在地上的大盆里浸水之后,码放到旁边的农用车上,动作娴熟。“干了20多天,每天120元,已经挣了快3000元了。”柯凤英务工的辣椒基地离家只有几百米,对于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她相当满意:“现在家门口打工,一天一结账。”
5月30日,在海原县贾塘乡5000亩辣椒种植基地内,务工的四五百名当地群众正在栽植辣椒。务工群众两人一组,一个提起上部呈圆筒状、底端是圆锥形的栽苗机,插入地里约10厘米,另一个将一株辣椒苗从顶端放入栽苗机,苗子顺着筒壁向下滑入土里。撤走栽苗机的同时,四周的土埋好了辣椒苗的根部,一株辣椒就种好了,用时约3秒。
务工群众们有说有笑干着活,与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青山、梯田、民居,构成一幅乡村振兴画。
“我们实行产业联企带农机制,把4500亩土地流转给普天瑞农农业有限公司种植辣椒,群众拿到了近百万元流转费,公司还额外支持9.9万元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贾塘村党支部书记马俊山说,把土地流转出去,不能光看着别人赚钱,乡亲们也要跟着增收才行。“流转时我们和农业公司约定,必须优先使用本村的劳动力。”
“有了务工渠道,还要把务工人员组织好、管理好才能长久合作下去。”土地流转后,贾塘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由党支部书记马俊山担当劳务经纪人,组织、带动老百姓到种植基地务工,并由村监会委员田增荣带队管理。田增荣说:“我们经常教育引导务工群众,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打出诚信务工品牌。”
在村上的引导下,诚信务工的贾塘村群众深受种植企业欢迎。据统计,目前辣椒基地每天有400多名群众在务工,每人每天120元,5月份的劳务收入达到150万元以上。
在后塘村的西瓜温棚里,村民吕生莲熟练地栽植西瓜苗。她表示,“务工的温棚离家近,中午还能回去给娃做饭,挣钱顾家两不误。”
后塘村党支部书记田术兵对今年的产业发展充满信心:“西瓜基地流转了我们4000亩地,另有800亩种辣椒。此外在企业联农带农的助推下,村里建了150座大棚,由种植企业为农户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和订单销售。群众没有销售压力,还学到了种植技术。”
村民罗彦花干活的地方,离家仅200米,今年在西瓜种植基地务工以来,收入已有7000多元。“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后塘村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劳务经纪人的服务体系,带领群众从3月平田整地开始,栽苗、锄草、养护、采摘等,一直忙到9月底,收入相对比较稳定。
“每天有200至400人在地里干活,半年下来群众劳务收入达到974万元。”田术兵说,“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希望村党支部增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功能,激励和帮助群众更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地克服困难,实现致富梦想。总书记的话让我印象深刻,基层党支部必须以实际行动努力实现总书记对农村‘领头雁’的期待,让更多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今年我们乡党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建成万亩西瓜和5000亩辣椒现代农业种植基地,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战场。”贾塘乡乡长王建勋介绍,该乡开辟“党建+联企带农”乡村发展新路径,9个村党支部书记担当劳务经纪人,开展劳务联农、技术带农、服务助农。今年预计劳务收入约3000万元,使群众灵活就业、在家门口务工,有效增加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