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同心县下马关镇南安村的菌菇就冒出来了,一茬接着一茬,马进忠每天都要进棚摘。
在这座菌菇基地里,马进忠可是个“多面手”,他除了采菇,还码菌棒、开铲车……会干不少的活,手脚还挺麻利。
50岁的马进忠是本村人。他说,自己这个年龄要是出去打工,很难找上活,幸亏村口有这座菌菇基地,让他就近有工打。在这儿,他一个月能挣5000元钱。
南安村是个“十一五”移民村,乡亲们都是从县内张家塬、田老庄两个乡搬迁来的,那里都是山大沟深的地方,种的是土豆、杂粮,家门口压根儿就打不上工。
马进忠说,他还窝在山里那会儿,香菇可是个稀罕物,很难吃上,更别说种了。
2019年,宁夏闽宁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包了南安村的103座大棚,福建人曾仲明带头种起了菇,喜获成功。
从此,菌菇产业在同心旱塬上落地生根。不光是种菇技术,福建人还带来了菌棒制作技术,这些都被南安村人看在眼里。
眼下,这座菌菇基地年产鲜菇2000吨,年效益1200万元,带动300名移民群众务工,年人均增收近两万元。
南安村菌菇基地活不重,不挑人,几百名工人里多半是妇女和老人。
到了夏天的采摘高峰期,摘菇的“快手”一天能挣200多元。
南安村看好菌菇产业,图的不光是工钱,更是产业。
从2020年起,南安村也发展起了自己的菌菇大棚,就在这座菌菇基地,紧挨着福建菇农的大棚。到现在,村集体投资100万元,种了16棚菇。村上负责大棚管理,福建企业提供种子、技术,还帮着外销。
跟着福建菇农,村民马永明学会了调节菌棚中的温度、湿度,后来越调越精准,都赶上了福建“师傅”。20多岁的村民马忠梅学得更快,已经掌握了菌菇全套管护技术。
南安村摘了菌菇,就交给福建“师傅”代销,和市场价一样。
南安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小霞说,乡亲们把菌菇种得越来越好,将来也能把这项产业留在这里,达成了“授人以渔”的闽宁协作目标。
南安村村集体出资养菇,也有示范引领的意思。村集体种植菌菇大棚,每座大棚,都有村干部包抓。
眼下,南安村大力开展“三联三促”党建品牌创建活动:联系帮扶单位,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开展;联系龙头企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联系党员群众,促进村级治理水平大提升。
马小霞说,南安村村集体种菇,走的就是“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村企联营,共同致富”的路子,成效显著。
如今,南安村出的菇很抢手,1公斤卖到了16元。按这个行情,今年每亩菇能收入1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