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马克俊(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村民)
我今天在杨岭村村史馆接待了三批来访者。我喜欢讲总书记到我家的故事,喜欢把杨岭村脱贫致富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016年7月18日下午,雨下得不小,习近平总书记自己打着伞,走进了我家小院,进门就先进到牛棚里。那时,我家牛棚里养着2头安格斯基础母牛、3头育肥牛。总书记问我养啥品种牛、贷款了吗、养牛的草料够吗?问得很细。我回答总书记说:“过去都是养大黄牛,如今养上了进口牛”,还给总书记详细算了养牛收支明细账。
出了牛棚,总书记就走进我家上房,看我家住房情况。总书记坐在我家炕沿上,和村干部、党员代表、养牛大户、我们几个贫困户代表拉起家常。大家向总书记汇报脱贫攻坚的情况,说党的政策确实太好了。看到我们脱贫致富的劲头足,总书记和大家唠了好一阵子。
我一辈子都不能忘的是,总书记拉着我的手说:“你年纪比我小,是我老弟。看着你和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很高兴。”
总书记叮嘱我们,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这几年,村里通上了自来水,家家都能洗上热水澡;柏油路通到村里,巷道都是硬化路;动力电接到养殖场,铡草机、添料机、清粪车等一样一样地购回来,乡亲们养牛不再是一两头,最少养七八头肉牛。家家户户都是宽敞安全的大瓦房,有的还盖起了小洋楼,十几家把院子收拾好开农家乐。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就拿我个人来说,原先种着几亩薄田,养几头耕牛,一年到头勉强混个肚子饱。这几年,我把4头牛托管给牛场,一年分红4000元;老伴在家门口打工,一年挣个五六千元;牛棚改成茶馆,游客边喝茶边听我讲故事;东房改成了客房,发展民宿,一年能挣个1万多元;村上还给了我一个公益性岗位,看管村史馆,当讲解员,一年工资1万元。我们老两口一年有这3万元,日子可以过得很富足。
总书记的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共产党爱民富民的故事,我一辈子都讲不完。(本报记者 王玉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