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奔腾,贺兰岿然。历史行进的脚步一刻不停,铿锵足音回荡河山之间。
5年,是一份出彩的答卷,记录着石嘴山市的发展速度;5年,是一个向上的刻度,标注着石嘴山市的发展高度;5年,是一次奋力的跨越,丈量着石嘴山市的发展幅度。
5年来,石嘴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嘱托,苦干实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工业转型样板市、乡村振兴特色市、宜居宜业幸福市、改革开放创新市、社会治理和谐市,努力争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加快谱写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石嘴山新篇章。
创新驱动促转型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千帆竞发勇者胜,百舸争流奋楫先。
5年来,石嘴山市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助推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7.03亿元,年均增长6.9%,人均GDP超过8万元;一、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3.3%、7.3%、7%,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至6:52:42;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28.7%,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4.3%,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3%,居宁夏首位。
作为老工业基地,石嘴山市迎来了全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新的困难挑战。
破立之间,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时不我待。
石嘴山市化挑战为机遇,全力建设工业转型样板市,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数字、新医药、新食品“六新”产业。
1年来,东方希望、江苏润阳、氟峰新材料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光伏材料、锂电池材料、高分子材料、稀有金属材料等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中色东方、巴斯夫杉杉等成为行业标杆,15个企业列入自治区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占全区的37.5%;53个企业被认定为全区第一批新材料企业,占全区的47.5%。
“聚焦重点任务,聚力创新突破,加快探索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石嘴山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石嘴山市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在优结构、转方式、换动能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今年,围绕“六新”产业布子谋篇,石嘴山市有针对性地引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和国内外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资金,借他山之石、搭合作之桥、拓转型之路,引领传统产业“发新枝”,新兴产业“结硕果”。全年共谋划实施330个项目,总投资143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00亿元。
创新驱动,石嘴山市迈出的每一步都稳健有力,落下的每一笔都浓墨重彩。
通过大力实施工业结构、技术、绿色、智能“四大改造”,石嘴山市建设了天地奔牛数字化制造车间、九天科技工业级半导体等一批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项目,带动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6%。首朗吉元工业尾气制燃料乙醇投产达效,开启了CO气体发酵制乙醇新一轮生物技术革命。建龙特钢等4家企业被评为全区工业稳增长突出贡献企业。
走进宁夏润阳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光伏材料及电池产业科技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稳步推进。“东方希望集团和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紧盯宁夏打造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机遇,落户石嘴山市,依托当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政策优势,助力打造光伏全产业链制造基地。”石嘴山市招商局负责人表示,得益于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和产业规模化、配套化、集群化发展的磁场效应以及优质的营商环境,一大批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数字补链、延链、强链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纷至沓来。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高于宁夏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把握历史主动打一场硬仗,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决心必不可少。
“去年,石嘴山市淘汰落后产能60.82万吨,全市规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6%。”石嘴山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全市已有20家企业列入宁夏百强民营企业,14个项目列入自治区揭榜攻关任务。
持之以恒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已成为石嘴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导向。
2021年,石嘴山市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3%,比2020年提高0.25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位居全区五地级市第一。2018年至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中政府投入2.48亿元,引导全社会投入29.18亿元,投资金额和投资强度持续高位增长。在航空轮胎、高铁枕梁、反井钻机、尼龙基材、工业尾气制燃料乙醇、分子育种等方面,石嘴山市均有创新突破,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部分产品完全替代进口,破解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
放眼石嘴山市,处处涌动着投资热潮,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正酣。
目前,恒力生物月桂二酸、巴斯夫杉杉锂电池材料、万达广场商业综合体、利垦牧业奶牛养殖等一批大项目已经建成投产,“珍硒石嘴山”区域公用品牌更加响亮,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连续两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
久久为功抓生态 绿色发展纵深推进
草木黄、天空蓝、工装灰、党旗红……6月3日,一片片跃动的色彩和贺兰山融为一体,一株株苗木沿山而立、昂首迎风,绽放新绿鹅黄。
“今年将持续实施35个重点项目,完成营造林10万亩的目标任务。”站在绿植环绕的山间,石嘴山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详细介绍造林计划,身后是一片迎风招展的林带。
2021年,石嘴山市完成营造林任务5.78万亩,草原生态修复面积2.5万亩,恢复湿地9.83万亩,湿地保护修复8.92万亩,新建小微公园14个,建成区新增和改造提升绿地面积2600亩。
生态环境是无价的。
以“植绿增绿护绿”为核心,石嘴山市聚焦山林地确权登记等5项重点改革目标,以“见缝插绿、见空植绿”为主攻方向,探索出台“以林养林、能耗换林”等相关政策,建立“林票+能票”制度,引导中煤集团、华润集团、大武口电厂等企业参与生态建设,着力破解植绿增绿、能耗“双控”难题,实现国土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山绿了,水也清了。贺兰山万物复苏,星海湖万鸟翔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现出勃勃生机。
目前,星海湖防洪库容扩大20%,水质保持在Ⅳ类以上,年均耗水量核减30%左右,水域面积压缩50%,累计新增植被4500亩。
“近年来,迁徙途经石嘴山市的鸟类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今年截至目前,我们监测到湿地鸟类40多种,‘候鸟汇聚石嘴山’成了一景。”大武口区自然资源局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鄂海霞说,山水相融、人景共生是石嘴山市生态日趋向好的最美写照。
星海湖清,石嘴山兴;星海湖净,石嘴山美。如今的星海湖防洪调蓄、湿地净化、生态环境保护、休闲旅游文化四大功能明显增强,已与石嘴山市血脉交融。
5年来,石嘴山市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工程累计治理修复146平方公里,空气优良天数占比由2015年的72.6%提高到“十三五”末的79.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第三、五排水沟入黄口水质达到Ⅳ类,沙湖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Ⅲ类,黄河石嘴山段出境断面水质连续5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到40%。
打“山水牌”、吃“绿色饭”、走“生态路”,石嘴山市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产业转型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严格落实中央、自治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相关要求,对近5年来节能审查等审批手续不齐全的项目一律停建、停产整改,采取错峰停产等措施,淘汰落后产能303万吨,能源消费总量基本稳定,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今年上半年,该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位居全区第一。
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作为头等大事抓细抓新,石嘴山市建成5家污水处理厂,6个固废处置场成功获批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近年来,共处置“僵尸企业”291家,整治完成“散乱污”企业668家,清理、盘活低效闲置土地1.5万余亩,实施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园区环境形象大幅提升。
“石嘴山市率先在西部地区开展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以亩均论英雄,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石嘴山市工信局负责人说,在全市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3个工业园区全部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园区,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16家,创建企业技术中心1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
生态环境问题逐项整改,环境改善喜报频频传来。大武口区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惠农区获批全国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石嘴山经开区和平罗工业园循环化改造试点通过国家终期验收,贺兰山环境综合整治获评国家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示范项目,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被列入10个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抓铁有痕勇改革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6月2日,打开“能效账单”App,宁夏科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电气总工程师王军礼和同事核查数据,开展新一轮节能分析和优化。
“你可别小看石嘴山市相关部门提供的这个App,这两年我们基于它所提供的数据,改进了设备和工艺,新生产线能源利用率明显提高了。”王军礼说。
石嘴山市民曹伟伟通过扫描微信公众号点击退休申报小程序进行网上申请,使用手机办理了退休。
“只要在手机上填报信息,再将申报材料快递寄送到窗口即可,我在山东照看孙子,不用回去也能办理退休。”得知石嘴山市“退休一件事”掌上办是全区先行先试开展的服务,曹伟伟竖起大拇指。
在石嘴山市,很多事情通过一部手机即可搞定。5年来,石嘴山市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以“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破题,石嘴山市全力打造“产业的高地、投资的洼地、百姓的福地”,不断提高“放”的含金量,增强“管”的科学性,提升“服”的满意度,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多项创新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跨省通办,开展集成特色服务,把窗口搬到市民家门口;“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发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企业做好“店小二”;稳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探索“互联网+医保”服务模式,深化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实施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石嘴山市以实际行动交出诚意满满的改革答卷。
敲响宁夏排污权交易和抵押贷款第一锤;举行宁夏首单山林权改革“林票”认购仪式;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业地下水交易第一单在石嘴山市成交;土地权改革活跃二级市场助力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让“沉睡资源”变“存量资产”……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石嘴山市认真抓好“四权”改革,以数字政府立基,跑出了政务服务质效全面提升加速度。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改革,永远没有休止符。
5年来,石嘴山市农村改革获得一批新经验新成果,平罗县获批成为全国首个集成农村改革试点县。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5年来,石嘴山市牵住转型发展“牛鼻子”,走出去、请进来,持续加大科技等对外合作广度、深度、力度。举办第二届中国氰胺产业高峰论坛,促成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宁夏分院、华为(石嘴山)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落户。引进20名院士及其科研团队与市域企业建立稳定的咨询和项目合作关系。打通技术转移渠道,发挥科技大市场、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石嘴山分中心作用,帮助企业举办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宁夏)节能环保需求专场对接会、天津大学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对接会、东西部科技合作对接会等活动。两年来,共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4.78亿元。
无数个精彩瞬间记录着石嘴山市的开放进程:包银高铁石嘴山段开工建设,红崖子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惠农陆路口岸和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融合发展,石嘴山海关挂牌运行,通过中欧班列实现首批亚麻籽进口业务,开行全国首列粉煤灰多式联运出口班列,石嘴山经开区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石嘴山市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持续推动内外循环相互交融,2021年进出口贸易额增长24.8%,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学史力行强党建 凝聚合力惠民生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5年来,石嘴山市积极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全方位推进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劳务移民收入持续增加。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3%和8.6%。统筹抓好教育、卫生健康、文化、社会保障、体育等民生社会事业,办成了公交国有化改革、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农村“厕所革命”等一批民生实事。
——加快建设河东优质奶源基地、高标准外销蔬菜基地、国家级蔬菜良种基地,新培育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8家,建成2个特色小镇、13个美丽小城镇、64个美丽村庄。
——创建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为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5年来,石嘴山市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民主法治稳步推进。
——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更加有力有效,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升,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群团工作持续加强。
——全面依法治市稳步推进,全社会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平安石嘴山”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显著,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明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5年来,石嘴山市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走深走实。举办建党100周年、建市60周年系列活动,提振了精气神、汇聚了正能量。
——认真履行“两个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决有力惩治腐败,以案促改不断深化,十届市委政治巡察实现全覆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标本兼治综合效应逐步彰显。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重视本土人才培养,完善招才引智政策,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石嘴山市被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
——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定“两个清单”任务事项998项,分领域制定并实施“四大提升行动”专项工作方案,积极开行“直通车”,搭建“连心桥”,通过建立“两推一晒”和“提级督办”制度,创新晾晒、评比、排位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各项民生实事办好办扎实。
时间见证前行,新的号角已经吹响。石嘴山市以前所未有的豪迈气概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乘势而上、攻坚克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格局,履行好“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阔步走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