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利通区

创新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利通区城市新貌。(本版图片均由吴忠市利通区委宣传部提供)

城南生态文化公园。

富硒水稻长势正旺。

利通区中医药研创基地。

早茶文化丰富生活内涵。

五里坡奶牛生态养殖基地自动化挤奶台。

守望相助一家亲。

“邻里节”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美丽村庄新华桥。

用水权改革阔步前行。

5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脱贫攻坚的时代考卷、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吴忠市利通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担当作为、砥砺奋进,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利通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业并举发力 增强综合实力

走进吴忠市利通区鸽堂沟奶牛养殖基地,只见挖掘机有序作业,到处是施工的繁忙场景,掀起了利通区今年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热潮。此次集中开工的宁储利通区板桥330kv变电站配套储能电站新建2期等18个项目,总投资1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8亿元。今年,利通区计划实施的110个项目已开复工74个,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1亿元,同比增长5.2%。

目前,恒丰现代纺织产业园已形成集纺纱、织布、成衣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632台织机投入使用,7条服装生产线和15台涡流纺纱机满负荷生产。“十三五”时期,利通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调转增融“四篇文章”。现代纺织产业园荣获“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称号,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利通区荣获“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21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称号。

依托富硒土地资源优势,利通区先后打造“塞上硒都”“丝路硒谷”集体商标,培育了“舞谷新”“宁福源”“世纪红双赢”“玉景乡”等28个富硒品牌,让绿色食品生产与工业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条。

“十三五”末,利通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经济总量位居全区第五,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0%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35亿元,年均增长4.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977元、17512元,年均分别增长7.6%、8.6%。

强基础促融合 优化产业结构

走进利通区五里坡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四期,只见一座座现代化生态牧场内,奶牛惬意地晒着“日光浴”。泌乳牛舍全部安装了温控、湿控、喷淋自动化系统,工作人员对牧场进行可视化、智能化管理。

坚持“横向调优结构、纵向调长链条”发展方向,推进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利通区先后实施五里坡奶牛养殖园区一、二、三、四期项目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56家,奶牛存栏13.1万头。奶牛日产鲜奶2800吨,占全区总量的30%;泌乳牛年单产9.5吨,鲜奶平均乳脂率达3.7%以上,乳蛋白率达3.1%以上。

“去年整合7个村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860万元,建设高闸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已建成60栋全钢架拱棚种植瓜菜。”利通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初步形成了以设施瓜菜为主体、露地蔬菜为补充的生产体系,今年计划种植瓜菜6.45万亩,截至5月底,已落实瓜菜种植面积5.08万亩。

坚持以“做大规模、做优结构、做高层次”为目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近年来,牛家坊村以发展乡村休闲农业为突破口,融合一二三产业,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不仅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更成为利通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样板。“早茶文化”“吃在吴忠”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聚效应愈加明显,服务业增加值突破7000万元。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保持在20%、10%以上。

5年来,利通区奶牛、肉牛存栏分别达19.6万头、9.8万头,奶牛存栏分别占自治区、吴忠市存栏总量的30.3%、71.5%,规模化养殖率达98%以上,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近200亿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设施农业新技术走在全区前列,涝河桥牛羊肉、扁担沟苹果等29个产地品牌走向全国。规上工业企业达95家,产值过亿元企业27家,形成了以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现代纺织、清洁能源为重点的主导产业。

统筹全域发展 提升城乡颜值

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窗明几净的房屋,优美宜居的庭院,平整开阔的广场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走进夏日里的利通区各乡镇,一幅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该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上给我们统一换了积分卡,一刷就能兑换生活用品,方便得很。”高闸镇朱渠村村民秦志宁说,她扫完院子就去村部把积分卡激活。积分制激发了群众争当先进、勇于奉献的内生动力,推动乡风文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

全面落实移民致富提升行动,聚焦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利通区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铺砖硬化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改造农村厕所……一项项环境整治项目逐步推进,让村民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先后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双替代”工程,加大“两河一沟”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大力开展苦水河、清水沟等支流和沿岸区生态修复,实施生态治理、退耕还湿、人工湿地水质改善等项目,加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守好改善生态环境底线。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积镇、金银滩镇、高闸镇、上桥街道特色小城镇产城深度融合,建成美丽宜居村庄48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42.2公里,城乡路网建设密度位居自治区前列。改造农村危房、抗震宜居农房2736户,整治“空心房”558户,农村改厕4.5万户。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9.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整治“散乱污”企业43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5%以上。入黄排水沟水质基本稳定达到Ⅳ类标准,黄河过境段水质实现“Ⅱ类进Ⅱ类出”。

激发创新活力 持续释放动能

“去年为高闸镇、马莲渠乡、郭家桥乡等5个高效节水乡镇发放节水奖励69.93万元,总节水量达2330万立方米,为全面提高节水能力起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利通区水务局负责人说,通过用水权改革,灌区农业水价达到运行成本水价,实行水费按方收取,取消过去水费按亩均摊的模式,促使基层水资源管理更加科学精准。

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2021年5月,由利通区委政法委牵头,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途径,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精心打造利通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通过“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接访、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让群众反映问题“只进一扇门”“最多访一次”。

2021年7月底,利通区成为宁夏唯一入列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区),与对口技术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开展共建工作。目前,20名专家奔赴利通区各个产业、重点项目,围绕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生产模式升级、经营模式升级、农产品加工升级、品牌创建提升等七大重点工程,助力实施49个重点建设项目。

聚焦打造“高端奶之乡核心区”,加快五里坡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四期、五期建设。“我们应用‘5G+智慧牧场’、数字奶业信息服务云平台等信息化技术,先后在园区建起奶牛良种繁育中心、奶牛生产性能(DHI)测定中心、草畜博士工作站、防疫公司等服务机构,实现奶牛营养调控、精准化饲喂、机械化挤奶、程序化免疫、生产性能测定等关键技术全覆盖。”利通区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孙文华说。

5年来,利通区综合执法、农业水价等16项改革任务走在宁夏前列,荣获全国水资源管理先进县称号。截至2021年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7737.53万元;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办理率达83.3%,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位居宁夏首位;减免企业税费51.13亿元,新增市场主体2.63万户;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专精特新”企业152家。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交流合作,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28.9亿元。

做大“民生蛋糕” 拭亮幸福底色

“通过智课系统可以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行为数据采集,并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画像,构建‘互联网+智研’新模式,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利通区开元小学校长马海燕说。

2019年以来,利通区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不断完善智慧教室、在线互动课堂等基础设施,实现城区学校1000兆、乡镇学校500兆、村小200兆有线和无线网络全覆盖。

聚焦群众切身利益,织密社会保障网,兜住民生底线。“培训班办在家门口,培训内容简单实用接地气,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利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装载机操作培训班,务工人员顾学武抓住机会学技能。通过制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培训补贴、生活费补贴、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等10项措施,用“真金白银”推动高校毕业生、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创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抓好民生工程,积极办好民生实事。“去年政府出资把这些家属楼合并为西苑小区,配套建设了小游园、充电桩,安装了单元门,硬化了道路,施划了停车位,现在生活舒适度越来越高。”利宁社区居民何甜说。2021年以来,聚焦群众最关切、最期待、最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利通区投入7251万元对2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让2417户9000余名居民乐享新生活。

5年来,利通区每年将85%以上财力用于发展民生事业,累计投入资金79亿元。新建保障性安居住房8682套,改造老旧小区144个,惠及居民2.47万户,城镇化率由65.12%提高到69.77%。11个贫困村1827户7556人全部脱贫,连续5年荣获自治区脱贫攻坚非重点县考核优秀等次。城镇新增就业1772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41万人。养老、医疗“两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新建扩建幼儿园、中小学18所,新增学位9540个。建成标准化卫生院(室)105个,居民平均寿命较2016年提高2.3岁。

--> 2022-06-12 本报记者 蒲利宏 利通区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9735.html 1 创新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