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增收致富的路越走越宽

“叔、哥,你们都把玉米种上,咱们一起养牛,有钱一起赚。”姜正强回忆起6年前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村民养牛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养牛费草又费钱,到头来还卖不了几个钱,我们不敢跟着你冒险。”当时,姜正强的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不少村民的质疑,大多数人不同意养牛。

这样的情景,姜正强早已料到。

姜正强家住西吉县震湖乡李章村,这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偏僻小山村。千百年来,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对于新思想、新做法有着条件反射般的抵触。

如何打开群众心扉,让大家自愿养牛?姜正强已给村民算好了账:种2亩玉米,产五六吨秸秆,喂1头牛,一年下来能卖2万多元。

“养牛有贴息贷款,不用为没钱买牛发愁。”姜正强怀揣账本,挨家挨户做工作,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鼓励种植玉米,并承诺收购。

2014年,姜正强率先大面积种植玉米、修建青贮池、贷款买牛。当年秋季,姜正强种的玉米喜获丰收,亩收入1200元,亩产秸秆5吨多。

村民看到发展产业的希望,放下心种植玉米、贷款买牛。恰在此时,在外地务工的蒙建吉因意外导致右腿骨折,失去干重活的能力,一家人的生活陷入窘境。

“母牛下母牛,3年5头牛,比打工强,养牛还能照顾到家人。”就在蒙建吉为一家人生活犯愁时,接到姜正强的电话,建议他回到老家边养病、边发展产业。

2016年,蒙建吉贷款5万元,买回3头母牛饲养。蒙建吉因家庭人口多,加之自己残疾,又获得贴息金融帮扶贷款5万元,买了4头母牛。次年,7头母牛相继产犊。

一年年繁育积累,从10头牛繁育到现在56头牛,牛数量渐渐多了起来,让原本宽敞的牛圈变得拥挤。今年年初,蒙建吉出栏18头牛,获利7万元。多年来,他卖牛累计收入40多万元。

“一头牛一年纯收入4000多元,大家真正看到赚钱的希望。”姜正强养殖肉牛的同时,还带着村民贩牛,到周边肉牛养殖示范村学习技术,亲身体会养牛带来的好处,不断增强村民养牛的信心。

在姜正强的带动下,李章村120户常住户有70多户养牛,饲养量超过3000头,存栏量1000多头,户均年收入6万多元。有了牛,大家积极改变传统观念,开始种植高效优质玉米。

“震湖乡牛存栏7500头,打造肉牛养殖示范村9个,5头牛以上养殖户622个,50头以上肉牛养殖专业户15个,百头以上肉牛饲养合作社4家。”震湖乡党委书记冯良斌说起当地肉牛产业如数家珍。

今年,震湖乡又下达8690头肉牛饲养任务,推动“5360”肉牛养殖示范村建设,打造400头“出户入园”区,不断突破肉牛产业发展瓶颈,农民增收致富的路越走越宽。

--> 2022-06-13 本报记者 剡文鑫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9899.html 1 增收致富的路越走越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