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积物资,正成为现代人的必备技能。许多人家也开始关心如何存放粮食蔬菜和百货日用品等,“生活刚需”逐渐被重新定义。
“真要是被封在家里,还是吃的东西最重要。过惯了物资充足的生活,被封控了几天才发现‘民以食为天’所言不虚。”已为人父的段先生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下,很多人居家隔离、办公成为常态,囤货逐渐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基本环节。除了囤货,我还养成了网购前要先问库存、发货地、发货时间的习惯,这都是前段时间被封控在家时,购买的大件商品没能及时拿到,后来发货地又出现疫情,几经倒换,遇到了好多麻烦最后才收到货物而留下的‘后遗症’。”
“隔离是一种‘非日常’的体验,一定会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我之前就被隔离过,也经历过生活中缺这个少那个的痛苦。后来,我就养成了囤货的习惯,现在我看到有小区被封导致居民生活不便的新闻,就忍不住想买点啥,以备不时之需。”刚步入社会的小何,她的“618”囤货清单中,除了各类速食冷冻食品外,更多的就是奶茶和水果,作为新入坑不久的“刘畊宏女孩”,她还为自己置办了一套跳操和瑜伽装备,“饭可以一天只吃一顿,但‘续命’的奶茶和水果不能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很多人被按下生活暂停键确实给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限制,但也给了许多人思考生活本元的契机。在消费行为的层面,有人开始囤货,有人开始习惯用做饭取代外卖,有人开始意识到奢侈品的虚无。
“我之前在上海市被封控时,检查家中用品,不仅存粮不多,连调味品都不齐全,生活用品更是捉襟见肘,洗涤用品只剩下半瓶。有段时间,当地超市几乎很难配送上门,我又没办法出去,最后还是靠公寓里的邻居接济,才勉强度过了封控期。”不久前刚刚回到银川的丁女士告诉记者,有了这次经历,她在返宁途中,就开始下单购买各类生活用品。如今打开她的储物柜,从美妆面膜到个护清洁,再到洗涤用品,应有尽有。打开冰箱,各种蔬菜水果海鲜水产、冷冻速食、酒水饮料等更是满满当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把冰柜填满才有安全感。最近趁着‘618电商年中特惠’,我还囤了一批咖啡零食,纸巾和垃圾袋等,一旦有突发情况,怎么也能坚持半年。”
除了囤货,丁女士的消费习惯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以前很少在家做饭,常常都是叫外卖,现在不仅爱上了做饭,还在‘小红书’里收藏了不少菜谱。以前看见喜欢的东西就想买下来,现在会思虑再三,如果不是‘刚需’,就不会买了。”
“往年‘618’我没有明确的购物目标,今年花了不少时间盘点家中库存,整理购物清单,尤其是生活日用品,孩子和老人平时常用的东西,尽量储备一定的量。”成家的郭女士坦言,细微变化总是在不经意间指向下一个时代,比如现在的囤货拼团成了“断舍离”人群的生活日常。生活必需品不仅只是米面粮油这些基础食品,还有纸巾湿巾、洗涤用品、垃圾袋等生活用品,以及孩子要读的书籍、老人要用的药品、好玩好看的养生好物等等。除了囤货外,改变也存在于消费行为更加谨慎,在对于非刚需产品的购买上可能会再三思而后行,对刚需产品的购买则会更考虑生活便利,更具“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