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园里寻“花语”
2022年5月15日 上午 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
“兰花”开在人心里
2022年5月15日 下午 利通区裕西社区 王兰花家中
社区,是离我们最近的公共空间。家门,是内外“链接”的节点——打开家门,从楼道环境,到邻里相处,已是社区治理的一部分。社区志愿者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连接起每一户原本紧闭的“门”,为需要帮助的家庭提供服务,让近邻得以具备胜于远亲的力量,增加居住幸福感。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奋斗是行胜于言。在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行动是为民办好每一件实事的信念,是红马甲往来的身影,让各族群众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
奋斗是薪火相传。“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在带动和传承中,才能将志愿服务精神发扬光大。
“靠近我,温暖你”,这是“王兰花热心小组”的初衷。这种温暖,温润了家庭的幸福,推动了社区的和谐,涌动和凝聚起全社会的善意和理解。
从家庭、社区到国家,前进的足迹,离不开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优秀传统。宁夏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快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翻开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的“档案”:7个小区,119栋楼、5052户家庭……
当好13000余名居民的“大管家”,仅靠社区工作人员,力量是有限的。社区还拥有另一种“治理”力量:这里有7支志愿队伍,每5人中就有1名是注册志愿者。
在金花园,“花”的滋养,源自相互的扶持。
进入工作区域,不时有工作人员疾走而过。“我想要一个帅气的书包。”“小朋友你好,我是市直机关工委在职党员,你的心愿我已经认领,祝你快乐成长每一天”……走廊一侧,一张张纸条上的“微心愿”,等待被“摘取”。让每一个心愿和诉求,都有表达的出口、实现的机会。人人享有成果、人人参与社区治理,便有了“大家庭”的归属感。
在金花园,“花”的成长,源自共同的浇灌。
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了解社区党建工作、民族团结社区创建和为民服务工作情况,同社区志愿者代表亲切交谈。
社区居民铁占明回忆,2020年6月8日,正在社区石榴籽广场休闲娱乐的居民看见总书记来了,惊喜之余,大家围拢过来,热烈鼓掌。当时,他就是广场群众中的一员。
总书记深情对大家说,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有党和政府持续努力,有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幸福。
如今,石榴籽广场又多了一个“身份”——开放式党校。金花园社区党委副书记杨婷介绍,近两年,社区以“党建+社区治理”为主线,深化为民服务。“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完善社区治理,大家的事大家都参与,把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在石榴籽广场西侧,进入新建成的兰花芬芳志愿服务中心,新的志愿服务社会组织,正在这里孵化和培育。通过整合社会各界力量,为初创期和萌芽期的社会组织提供支持。
在金花园,“花”的芬芳,源自深厚的土壤。
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宁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快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坚决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
足迹在不断深化中,传承过去,也通向未来。
这一天是周末。工作人员转达,与王兰花老人的采访定在了下午5点半后,“老人家说,今天总算得空处理一下自己家里的事”。
等待的时间里,一直在想这句话。热心小组成立17年了,在报道中、在图片上,我们似乎习惯了王兰花的时间用在帮助别人身上——好像疏于留意,她真正留给自己的时间。
每个人的时间分配,决定了生活的布局。把时间用在哪里,哪里就会开出花来。
老人将采访地点选在了家里。意味着这一次,我们的“镜头”不再跟随她帮助别人的身影,而是有机会走近她的时间、她的日常,了解她曾有过哪些担心,又因何而欣慰。
“稍等,我先把手机调静音。”王兰花老人划着屏幕解释,“群消息可多了。”现在,她也是一名独居老人,她的“群居”生活,在手机里体现:每一个服务群,都是一个志愿服务的平台;每一则新消息提示,多是一个等待被响应的新需求。她说,市场经济发展好了,可感觉到有一段时间,大家虽然门对门住,但生疏得很。“我们带领大家做公益活动,就是为了让身边人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到,正义和温暖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里传递和流淌。”
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花园社区为社区志愿者点赞。他说,你们的经验很好,真正体现了行胜于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各族群众要一起努力,志愿者要充分发挥作用,谢谢你们的努力和贡献。
行胜于言——作为吴忠市首个社区志愿者服务小组,王兰花热心小组已先后为居民解决各类困难7000多件,调解各类民事纠纷600多起,开展公益活动7000多场次。
多数人的待办事项里,默认的多为“自己要做的事”。可是,在一些人的待办事项里,列表却默认为“需要帮助的事”。
很多人对社区工作和志愿服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在疫情之后。今年4月,因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吴忠市进行了区域封闭管控。
“当时,大家都劝我休息,但我坐不住,虽然年龄大了,也可以帮忙测温、做好登记。红马甲一穿,就是一种力量。”王兰花说。
在城市按下“暂停键”的时刻,在几乎无人的街上,在每个卡点,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红马甲”的亮色,这就是“志愿之城”的本色。
在王兰花家中,一面靠墙的架子上,陈列着各项荣誉,“七一勋章”就珍藏其中。“从我内心来讲,这枚勋章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属于宁夏人民。”王兰花说。
这一粒“兰花”的种子,播撒新的希望。吴忠市已在各学校成立了100支“小兰花”志愿服务队,将志愿服务作为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
这一粒“兰花”的种子,开始走出宁夏。每年寒暑假,河北美术学院学生丁有辉,都会来利通区参与志愿服务。现在,他在校园里也组织成立了一支志愿服务队。
在微信里,王兰花这样给丁有辉回复:“你们的公益行动,使我们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有你们这样优秀的年轻人,就是传帮带。”
这就是王兰花反复强调的“身边的带动、身边的力量”,得到理解和认同,便会有更多的人一起并肩。
她说,志愿服务不能作秀,要实打实地干。今年,“共享阳光 兰花助残”活动启动,加大对困难残疾人的关注力度。“我想,我们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做了应当做的事。”
志愿服务如果是一种“火种”的传递,它不仅温暖着服务的对方,也滋养着志愿者自身。“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千真万确。”王兰花说,接下来继续把志愿服务做好,创新亮点,做好传帮带,在有限的生命里发光发热。
目前,吴忠市注册志愿者30.8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22.3%,累计服务时长2095万小时。
百度百科这样定义“志愿者”:“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的活动者、奉献个人时间和助人为乐行动的人。”
奉献个人时间,“增值”公共利益——这是一道“时间”的不等式,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追求精确估值。
再次重读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给王兰花的颁奖词:“把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毕生事业,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她是群众心中的‘活雷锋’。”
兰花志愿服务为什么具备这样的感召力?当看到一位72岁的老人,尽己所能在疫情防控一线支援、在黄河边参与环境保护、常年为有需要帮助的群体发声,相信在下一次遇到伸出援手的时刻,你便不会选择无动于衷。
她把兰花,开在别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