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为乡村振兴蓄足“人才活水”

泾源县兴盛乡坐落在六盘山脚下,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日前,记者见到兴盛乡红旗村党支部书记于玉龙时,他刚从村里一处修路的工地检查工作回来,谈起未来规划,他信心十足:“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列为‘三区建设’之一,并提出‘打造塞上乡村乐园’,我特别兴奋,说明我们村之前探索的走田园综合体的路子是对的。”

于玉龙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创业致富带头人,今年3月,他当选红旗村党支部书记,“第一把火”就是给村里修路。

“村里养牛的人多,但是路不好,赶上雨雪天,饲料进不来,出栏的牛也运不出去。现在,5个村民小组的路都快修好了,有了硬化道路,农民增收致富就多了一份保障。”于玉龙说。

“玉龙能干,他当支部书记,村民们都信服。”在红旗村村委会主任于由不眼里,于玉龙是个响当当的带头人。

1982年出生的于玉龙是家中长子,初中毕业后随父亲外出打工,凭借吃苦耐劳的干劲,年纪轻轻就闯出一片天地。

2008年,26岁的于玉龙第一次带着300多名村民外出务工,一起挣了400多万元。看到村民开心的样子,于玉龙索性成立红旗村劳务建工队,走南闯北干工程。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2016年,事业有成的于玉龙筹资千万元返乡二次创业。他带领乡亲在红旗村建成集蔬菜种植和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生态农业、绿色环保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打造可带动乡亲致富的“示范点+农户”乡村旅游示范点。如今,红旗村已初步形成旅游、草畜、药材、苗木等特色产业。以前村里有300多人长年外出务工,现在有200多人返乡在家门口挣钱。旅游示范点固定打工的建档立卡村民有30多人,用工高峰期临时用工达上百人,年支付工资100多万元。

“作为村干部,几百户人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而乡村治理最难的就是如何满足群众需要。”于玉龙坦言,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担子很重。

距红旗村不远的新旗村,新建的二层楼村部十分漂亮,村部广场上还有塑胶跑道和篮球场。泾源县有名的养殖大户于勿利深受村民信任,村“两委”班子换届时,他当选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新旗村村民于旦娃如今已过上了好日子,于勿利“逼”他养牛致富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几年前,于旦娃嫌养牛来钱慢,回绝了于勿利劝他养牛的建议。“两个娃娃上学,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你得有长远打算。”于勿利劝道,“养牛可以享受无息贷款,有补贴拿,大家都靠养牛挣了钱,你怕啥?你放开养,挣了算你的,赔了算我的!”于勿利给于旦娃打包票。

在于勿利的鼓励下,于旦娃向亲戚借了1.5万元,又贷款5万元买了3头黄牛、2头安格斯牛。4个多月后,第一头育肥黄牛出栏,于旦娃净赚4000元。如今,尝到甜头的于旦娃说:“多亏支部书记指路,养牛让我走上致富路。”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有了带头人的推动,新旗村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举措,以草畜、中蜂、苗木、劳务、旅游等支柱产业为着力点,坚持“五业并举”,做活“有土”“离土”文章,确保有发展能力的村民都有增收产业,产业对群众增收贡献率逾80%。

据了解,今年以来,泾源县通过吸引农村致富能手、毕业大学生,吸引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退伍军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选拔了一批政治过硬、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的村党组织书记上岗任职。换届后,村(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从45.9岁降到40.5岁,实现了村(社区)“两委”成员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目标,为村组织建设蓄足了“人才活水”。

--> 2022-07-09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24555.html 1 为乡村振兴蓄足“人才活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