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科技特派员:把成果种在宁夏山川

中宁县舟塔乡康滩村枸杞种植基地,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指导下,枸杞长势喜人。 本报记者 党硕 摄

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冷凉蔬菜种植基地,菜花长势良好。 本报记者 党硕 摄

贺兰县稻渔空间生态休闲观光园,稻田“画卷”更加靓丽。 本报记者 党硕 摄

科技特派员赵顺山(中)指导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镇喜沟村果农进行苹果树夏季修剪。 (资料图片)

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宋洼村梯田风光秀丽。 本报记者 党硕 摄



今年是宁夏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周年。20年间,宁夏科技特派员队伍由小变大,从最初的4个县150人到现在的3826人,实现了5市22县(区)乡镇全覆盖。

变化不止于数字,还在于发展。如今,这支强大的科技特派员力量,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点点新绿到枝繁叶茂

2002年,宁夏在学习借鉴“南平经验”的基础上,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一批敢闯敢干、勇于创新的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在实现自我创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成功打造了服务“三农”的科特派品牌。

自2002年被选派为科技特派员以来,今年54岁的中卫市沙坡头区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林业工程师赵顺山,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整整20年。回想当初成为首批科技特派员的经历,赵顺山记忆深刻。

“我是从事果树技术的专业人员,工作职责就是为果农开展技术服务,帮助大家掌握技术,种好果树。2002年,科技特派员政策刚刚开始实施,我觉得这是个服务更多群众的机会,于是就报名参加了。”赵顺山回忆道。

很快,时任原中卫县林业局果树站技术干部的赵顺山通过个人申请和双向选择,被县政府批准为当地第一批科技特派员,和另外2名技术员一起到当时的中卫县甘塘镇沙坡头杂果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进行科技创业。

从一片荒芜到满眼绿意,赵顺山克服重重困难,协助镇政府在沙漠边缘开发出一片绿洲,建成有180座设施林果温棚的示范园区,对当地设施果树生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赵顺山将这项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历经20年仍旧满怀激情。从最初的沙坡头地区到如今中卫市的10多个生态移民村,赵顺山步履不停,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服务对象越来越多。

多年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的经历,让赵顺山的心里长出了希望的绿洲。

“这些年工作有很多收获,看着大家日子好了,有了致富的产业,心里特别高兴。”赵顺山告诉记者,2012年,刚到沙坡头区鸣沙村开展科技服务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片荒滩,如今村里家家户户种上了果树,房前屋后绿荫如盖、果香四溢。

20年间奔走于田间地头,见证着宁夏农业、农村、农民的变化和发展,赵顺山说,自己越干越有劲头:“变化之大超乎想象,再苦再累心里也值得。”

时光流转,岁月变换,科技特派员犹如一粒粒生命力极强的种子,扎根塞上山川,服务当地农业,以科技力量赋能产业发展、帮助群众致富。

20年前,和赵顺山一样参与这项工作的首批科技特派员,全宁夏只有150名,来自4个县。如今,这支队伍发展到3826人,实现了5市22县(区)乡镇全覆盖,其中法人科技特派员2081家,占比达54.4%。

这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改变:从农技高人和农村能人中培养成长起来的科技特派员,每年转化科技成果超过200项,培育科技示范户1万户,服务7万农户,培训农民12万人次;法人科技特派员为社会提供长期就业岗位2.7万个,雇佣工人10万余人次。

科技部先后两次在宁夏召开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现场会,树立了“南有福建、北有宁夏”的典型。

从本土行动到山海携手

在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20年中,宁夏不仅动员了本土科技人才广泛参与,还在闽宁协作和东西部科技合作的支持下,引进东部技术人才参与到这项行动中。

林戎斌就是来自福建的科技特派员。

影视剧《山海情》中带大家种植蘑菇的“凌一农”曾让许多观众记忆深刻。菌菇种植技术从东部引入宁夏,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带来了很大助益。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专家林戎斌这些年从事的工作,也与剧中人物“凌一农”相似。

2007年,林戎斌克服黄土高原海拔高、空气干燥、冬季严寒等条件,将刚满月的小孩交给年迈的父母照顾,奔赴宁夏彭阳县。经过多年努力,食用菌技术推广与产业开发成为闽宁科技协作的新亮点。

因为气候冷凉,彭阳县5月至10月可生产质优食用菌,但栽培技术欠缺是产业发展的绊脚石。如何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是山区农村扶贫工作的一个难题。

“彭阳县拥有充足的日照、适宜的温度、丰富的原料,非常适合食用菌生产,尤其是夏季反季节生产食用菌。”林戎斌说。此前,彭阳县食用菌仅限于反季节常规生产,种植蘑菇靠天吃饭,生产受制于气候,产量不稳定,极大地影响菇农积极性,使食用菌产业难以快速发展。

林戎斌协助彭阳县科技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宁夏六盘山食用菌研究中心”,并筹措资金援助了日灭菌1万袋(瓶)的设备等,使菌种污染率降低到1%以下,彭阳县达到年产200万瓶食用菌菌种的能力,优质食用菌菌种不但提供彭阳本地,还提供给周边市县。

林戎斌还和彭阳县科技局一起多方争取经费,建立了闽宁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基地,大大提高了食用菌生产的成功率和效率。

这些年,林戎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福建省食用菌专家33批56人次在宁夏举办18场食用菌培训;在福建举办7次培训,组织21批次近百名当地科技特派员和技术骨干到福建等地培训、实习。他全程参与授课,陪同学员学习,照顾学员生活,合理安排饮食。先后培训农业技术员、科技特派员、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等1500多人次,这批技术骨干已成为宁夏食用菌产业的中坚力量。

如今,彭阳县闽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产值连年提升,双孢蘑菇每平方米单产提高了1.5公斤,杏鲍菇产量每袋提高了0.1公斤,鸡腿菇、杏鲍菇等通过了有机认证,“六盘山珍”品牌已获得市场认可。

近年来,在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不断完善推进下,宁夏深化闽宁协作,举办系列技术培训,《山海情》中“凌教授”线上授课成为现实场景。福建科技特派员带技术扎根宁夏,推动固原市“四个一”林草产业升级,在平罗县建设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续写“山海情深”。与此同时,东西部科技合作有序推进,鲁宁科技合作智力援助项目举办多场科技培训与对接活动,助推产业发展。

吴忠市红寺堡区的宁夏罗山酒庄有限公司,通过创新开展“葡萄园中党旗红”专项活动,联合福建挂职干部搭建了“闽宁合作党建共建示范基地”,在福建省建立专卖店10余家,使罗山葡萄酒顺利打入当地市场。

历经十多年发展,山海携手为科技特派员事业搭建了沟通桥梁,注入了全新活力。

从单点发力到全面开花

“我们最显著的特点是以科技创业带动科技服务,20年来一直初心未改。”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杨勇军表示,多年来,宁夏科技特派员机制引导支持科技特派员带资金、技术和市场渠道,围绕全产业链开展创新创业服务;依托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培育和推进“互联网+”农业等新业态,助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在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进程中,我区尤其注重利益共同体的结成。广大科技特派员重点围绕优质粮食、草畜、瓜菜、枸杞、葡萄等县域特色优势产业,主动拓宽服务领域,有56家科技特派员创新联合体在时代的阳光雨露下应运而生,破土而出,探索开展“组团式”服务。

入夏以来,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金星村的宁夏聚百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座座大棚内,总是一派忙碌景象。

葡萄、草莓、吊瓜、西红柿……这里种植的果菜种类丰富,生长期、收获期压茬衔接,都需要不少人“伺候”,虽然辛苦,但丰收在望让合作社负责人汪洋心气很足。“在这里务工的乡亲,既有土地流转收入,每月还能挣三四千元的务工收入,大家的干劲十足。”汪洋说。

2019年,汪洋、王金燕等12名科技特派员牵头,数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强联手,成立了宁夏聚百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金星村联合打造现代农业科技扶贫产业园。“大家都是在农业一线懂技术、有经验的能人,创建联合社就是要把技术、信息、金融和产业联动发展,加强品牌效应,强化科技引领,创造更大效益。”汪洋说。

这几年,聚百农合作社按照“品种领先、技术先进、展示高端、功能综合”的目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传统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景观化的绿色生态农业转变。

走进园区,绿色生态设施园艺标准化生产基地、智慧农业平台、蔬菜预冷保鲜库、净菜加工车间、农产品交易综合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让智慧农业充分应用服务于农产品产销全产业链。“目前我们园区集种植、加工、物流、销售、观光等传统农业、休闲农业业态于一体,初步形成一二三产业+服务+农旅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格局。”合作社总经理王金燕介绍。

如今,该产业园共为农户提供130多个岗位,新增农户就业收入近200万元,带动良田镇2万亩特色优势园艺主导产业向智慧农业方向发展。

在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聚百农合作社还充分发挥合伙人同时是科技特派员的优势,让几位合伙人常年坚持在田间地头为乡亲们进行技术指导。田间是课堂,大地是老师,在一线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也是学习的过程。“既是对乡亲们的帮助,也是对我们自身能力的提高。”汪洋说。

此外,聚百农合作社还在努力推动数字化、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示范推广,提高农民的劳动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真正实现“科技兴农”。

2020年以来,科技特派员围绕农业各领域开展全产业链综合服务,成为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截至目前,全区共建设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站66个,实现县区全覆盖。

回望发展二十载,宁夏科技特派员通过强化公益类科技服务,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引导科技特派员围绕农业重点产业和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实施的农民收入比上年度该地区农民平均收入增加16%。“十三五”以来,有1000多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全区170个深度贫困村和252个贫困村,手把手帮助移民群众掌握实用技术,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近年来,通过科技特派员项目和“三区”科技人才计划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和成果推广,实现对全区1000人以上的261个移民安置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

今年,我区还将聚焦重点,全力支持9个国家和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开展“组团式”帮扶,推动重点帮扶县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科技人才、平台园区、宣传培训五个全覆盖。

20年奋斗,收获的不止成长;20年探索,播种的不止希望。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宁夏科技特派员已然成为扎根基层、传播技术、更新理念的强大科技队伍,在这条越走越宽的发展之路上,还将形成更多好经验,带动更多生力军,实现更大新发展。

--> 2022-07-13 本报记者 马 越 和牧川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24794.html 1 科技特派员:把成果种在宁夏山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