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种田的人最懂得敬畏粮食

——火会亮《杂写三种》之我见

编辑是最懂得敬畏文字的,正如种田的人最懂得敬畏粮食一样。种了什么,谷子、糜子、玉米、洋芋……是什么就称呼什么,而不是笼统地誉以“五谷”“庄稼”或者其他美名。

火会亮先生的《杂写三种》就是这样“是什么就叫什么”的书。作者没有把自己的文字用“散文”“随笔”“述评”等概念性的名词进行界定,而只是用“辑”来代替,一共有三辑。而这三辑从内容到文体都没有清晰的界定和划分,按照会亮自己的说法,这“三辑文章杂七杂八,写法都不尽相同”。“第一辑大都是写人记事的,是所谓比较正宗的散文随笔”“第二辑是为自己和朋友的作品所作的序言和后记”“第三辑是几篇‘闲话’”。这说明会亮主编对于文字有了更加审慎的态度,他不用别的浪漫的、粉饰的,或者笼统的字眼和句式来加以定义,而是老老实实地用了“杂写”这个词,“三种”也是实实在在的数量上的限定。可见他更加重视自己写作的内容和文字,淡化了对于文体形式的追求。

这样的认同就使他的写作,尤其是这本叫作《杂写三种》的书体现出了内容的广阔性和手法的多样性。鲁迅早就说过,散文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散文河里没规矩。在古代,非韵文即散文,序、跋、笔记、碑记、书信、日记、游记、演讲等等,都是散文。或者,我们还可以如火会亮一样不给这些文字归类,就把它看作是一种写作,而这种写作是现实生活需要的、也是作家本人所需要的。所以我说,火会亮先生的文字从《杂写三种》开始更加自由、更加诚实、更加脚踏实地。给人写什么就是什么的感觉。

比如他的《廉租房》就写得饶有趣味,烟火味十足。几乎是不大作些规划的,先写这个小区,从布局到入住人群,从传说到自我感受,散步也好,上班也好,买菜做饭,下馆子……,生活是什么样子,就写出了什么样子,你看不出他在构思剪裁上下的功夫,也看不出他在笔墨和手法上的用心,但是读来却不枝不蔓,紧凑有趣。往往是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上,颇见功底。

《廉租房》里有个细节,每每读来,让人捧腹:

每到这家麻辣烫馆,小媳妇早早就迎上来,一边让座,一边把一张塑封的菜单递过来。

她管我妻子叫“姐”,管我叫“叔”,似乎自己并不感到有什么不妥。一方面是人情世故的写实,一方面也暗示了我和妻子的面相外貌,使小媳妇误判了我和妻的关系,更写出了小媳妇作为生意人的取巧和世故,她是深谙人心的,女人都爱听人家说自己年轻,男人都爱充大,因此叫姐叫叔只是生意人的一种迎合罢了,亦无必要细细追究人家的关系。但是作者用了淡淡的一笔“似乎自己并不感到有什么不妥”写出了男主人公的计较和在意。

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提醒:“你不能叫我叔,应该叫姐夫。”小媳妇笑得连腰都弯了下去。一笔把小媳妇的心理、我的心理,顾客和店主的关系及形象写得传神入画。让人忍俊不禁。其实这样的生活细节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遇见,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把真实的生活写真实,把活着的人物写活。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们见过了太多的“端着架势”的写法,就为这种回归于平实和踏实的文字叫好。

对历史事件记录的意义,对现实生活关照的意义,对经历过的生活的摹写的意义。就是文学之所以产生的渊薮。

火会亮说:“无论哪种体裁,只要落笔成文,都可看作我们心灵的一分收获,是我们精神生活中的一种纯粹的结晶与外化。”(见火会亮《心灵的另外一种收获》)编辑是最懂得敬畏文字的人,因为敬畏,所以谦恭,所以不敢随意下笔,滥用文字。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杂写三种》就是这样的文字。

作者简介:邹慧萍,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 2022-07-18 邹慧萍 ——火会亮《杂写三种》之我见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25295.html 1 种田的人最懂得敬畏粮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