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黑鹳现身宁夏沙湖水域,雪豹、兔狲、豹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频频在贺兰山“留影”……越来越多的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现身,印证着宁夏生态逐渐向好,也见证着宁夏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宁夏共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356.46平方千米,脊椎动物数量、各种野生植物数量分别达到5纲30目87科471种和130科645属1909种。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日前,宁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初步形成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到2035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制度、标准等体系健全完善,典型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中长期规划
“《实施意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提出了加快完善政策法规、持续优化空间格局、构建完备的监测体系、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创新可持续利用机制、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及全面推动公众参与等重点任务,是宁夏今后一段时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战略部署。”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实施意见》提出,我区将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建设、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相关领域中长期规划、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制度。将制定修订宁夏自然保护地、森林、野生动植物保护、渔业、湿地管理、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定修订新时期宁夏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可持续管理,努力减少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负面影响;完善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生物多样性损害鉴定和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严格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和黄河禁渔期制度;按规定落实有关从事种源进口等的个人或企业财税政策。
“从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中长期规划,制定本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式和措施,能够助推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总目标。”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每5年发布一次综合评估报告
“野生动植物的增多代表着宁夏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将继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实施意见》提出,将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生态极敏感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全力推进“一河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等专项规划落地见效,加快恢复物种栖息地;加大对动植物园、濒危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中心、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和保育救助站、种质资源库等抢救性迁地保护设施设备建设;开展贺兰山、六盘山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黄河宁夏段重点生态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系统、重点生物物种及重要生物遗传资源的调查等。
“宁夏将建立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以大数据等新技术为依托,结合现地调查、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应用,实现对全区重要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及林草资源动态监测、预警,实现生物多样性监测长期化、现代化。”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每5年我区发布一次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报告,开展大型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外来物种入侵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完善评价方法,提出降低影响的可行对策,明确保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