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善 统筹谋划慈善事业长远发展
今年年初,民政部对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作出表彰决定,授予全国281个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和基金会“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宁夏慈善总会和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兰花热心小组慈善协会榜上有名。
慈善事业既需要热情,也需要有引导,千千万万的“活雷锋”要严密组织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动将慈善事业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慈善事业发展。自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先后将慈善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列入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予以推进,自治区党委先后印发基层治理“1+6”政策体系,对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提出明确要求。
同时,宁夏连续6年在“中华慈善日”集中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宣传普及慈善法,大力传播慈善文化,不断提高公众慈善意识。2016年、2018年先后举办了两届“宁夏慈善榜”颁奖盛典,叫响“善行宁夏”品牌,有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慈善事业。2021年11月,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同意,将“宁夏慈善奖”评选表彰纳入自治区表彰奖励目录,明确表彰项目、表彰称号、表彰指标、表彰周期、表彰主体,并建立长效机制。全区5个地级市连续3次入选“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榜单,成为全国慈善城市省域全覆盖的唯一省区。党彦宝、王兰花、宁夏宝丰能源集团、宁夏义工志愿服务联合会“雷锋饺子”计划等先后荣获第七届至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党彦宝先后4次荣获“中华慈善奖”。
凝聚合力 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一笔累计25.83亿元的“投资”,10年不间断,收获了难以用财富衡量的价值——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累计资助25.67万名学生,覆盖22个县(市、区)、193个乡镇。
“走出大山,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知识改变了不只是我个人的命运,还有身后的家庭。”哈玉宏,这名如今在上海就职的机械工程师,来自吴忠市红寺堡区。
高考后,贫寒的家庭现状让哈玉宏的未来之路并不明朗。好在,他成功申请了燕宝奖学金,大学四年,每年获得4000元资助。毕业后,哈玉宏从事建筑行业机器人应用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每年拿出企业利润10%注入燕宝基金会平台,集中资金投入到助学项目中——11年前,党彦宝与夫人边海燕发起成立燕宝慈善基金会,将“教育助学”作为公益慈善事业的重点和方向。
如哈玉宏一般,20余万寒门学子因此“求学有门”——这扇门,不仅通往更高的学府,让更多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还改写了许多家庭的命运,改变了村庄的未来。
全区各级民政部门引导爱心企业、慈善组织,积极参与民生保障、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慈善力量”。
着力打造全国知名教育助学慈善品牌。自2021年起,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每年捐资5亿元,对全区考取600余所全日制高等院校的本科新生,持续4年每人每年资助4000元,成为全国首个资金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受益学子最多的助学项目。自治区民政厅连续5年实施“宁夏福彩公益行、圆筑贫困学子梦”公益助学活动,投入资金511万元,资助950名贫困家庭学子和7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圆了大学梦。
精准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实施社会组织精准脱贫工程,创新扶贫济困、助学助教、助医助残、助孤助幼、安老敬老等领域救助模式,累计引导2074家社会组织,投入资金42.5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377个,通过项目帮扶、志愿帮扶、捐赠帮扶、就业帮扶、产业帮扶等方式,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积极作用。宁夏慈善总会先后募集善款善物3.3亿元,实施“慈善之光——大病救助”“生命之光——血液透析”“幸福之光——孤儿励志奖学金”“微笑列车”“基层帮扶”等慈善项目420个,备受社会各界好评和群众认可。
深度助力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和疫情防控。引导各级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深度嵌入,创新“五社联动”模式,开展扶老救孤、助医助学、环境整治、秩序维护等多领域社会服务,累计开展服务项目26393个。引导全区90家专业社工机构和近1200个志愿服务团体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先后为50多万隔离和社区防控人员、特殊困难群体和广大居民,开展宣传教育、心理危机干预和生活保障支持,彰显慈善和志愿服务责任担当。
多措并举 规范各级慈善组织行为
自治区民政厅积极履行慈善主管部门职责,全领域、全流程加强慈善活动综合监管。
2019年机构改革时,自治区民政厅设立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在社会组织管理局增挂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牌子,理顺慈善事业处室职能,完善监管服务工作体系。加强与财政、审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建立慈善领域违法行为联合惩治机制,整合内部力量、开展专项检查。
深化行政审批事项改革,依法简化慈善组织认定、慈善活动备案等流程,以“不见面”审批为引领,积极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缩短审批时限,引导社会组织认定为慈善组织,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慈善活动。截至目前,登记认定慈善组织79家(区本级46家),其中基金会40家、红十字会8家、社会团体23家、社会服务机构8家;具备公开募捐资格14家,2020—2022年度公益性税前扣除资格36家。
此外,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慈善组织认定办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关于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规定》等要求,2018年以来开展工作年检40余家、公开慈善信息1.2万条、抽查审计15家、集中检查4次,切实管好用好慈善资金,有力规范慈善行为。
慈善下乡 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前进方向,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选之路。近年来,宁夏慈善总会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总体部署,在自治区民政厅直接指导下,守正创新、主动作为,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慈善项目,为我区慈善助力先行区建设凝聚了社会共识,贡献了慈善力量。
围绕中心,凝聚社会合力聚焦乡村振兴。慈善工作的核心是凝聚人心,是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让更多的人崇德向善。为全面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宁夏慈善总会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工作目标,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慈善,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3年来,总会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募集项目资金1200万元,深入五市12个县(区)30余个乡村,开展各类慈善帮扶项目120余个,服务群众约1.9万余人,切实将慈善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精准发力,可持续发展项目助推乡村振兴。宁夏慈善总会精准聚焦国家及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挥自身优势,动员社会资源在西吉、海原、红寺堡、盐池、彭阳、隆德等县区部分村定向实施了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支部建设、产业帮扶、生活帮扶及教育帮扶等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慈善项目,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区域发展能力。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是“十二五”生态移民村,今年,为进一步帮助弘德村实现美丽村庄建设目标,动员爱心企业捐赠建设500kwp屋顶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一座,项目资金239万元,项目建成后,弘德村年收入可增加20.6万元。
公开透明,打造宁夏慈善服务高质量平台。慈善事业是一项充满爱心的高尚事业。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宁夏慈善总会作为连接各方资源的桥梁与纽带,担负着促进社会公平的责任,总会在各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总会制度开展工作,经常性地对所实施的项目采用抽查、回访等方式进行管控。对重大资金项目进行实地督导,确保重大项目落到实处。做好各类项目审计工作,监督村委会严格按照公开募捐用途和捐赠人意愿规范使用资金,做好募捐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的信息公开、专项审计和项目评估等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各项目公开透明。
涓滴无形,潜自有润。下一步,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工作和公益慈善事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三区建设”、落实“四新任务”、实施“五大战略”,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积极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培育慈善主体、创新募捐方式、拓展捐赠渠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作出新的贡献。
编者按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慈善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慈善服务既要有热情,也要有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实施,让慈善志愿服务的各项行动有法可依,有矩可循。近年来,全区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慈善法》,大力培育慈善主体,积极引导慈善事业参与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慈善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