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和顺新村“新”韵味

夏季的和顺新村是彩色的,天空蓝、云朵白、草木绿,青白的屋舍嫣然,小道纵横交错,青中带红的西红柿簇拥成堆,如同油画中绘出的斑斓村庄。

沿着村子主干道前行,草色青青,杨柳依依。清泉涌动,浇灌后的草木愈显生机。“以前可不是这番景象。”村民陈生武从地上抓起一把土说,“你看,以前整个村子就是这种土黄色,地上没有一点绿色,风一吹过,黄沙漫天。”

10年前的和顺新村还有大片待开垦的荒地,移民的到来让村子有了“人气儿”。2011年,750户3000多人从彭阳县移民至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和顺新村,10年间,村民们开荒拓土,植树育苗,当风再次吹过这片土地时,已是一股青草的香甜。

今年3月,陈生武成为一名绿化工,是这片绿色的守护者。

初到此地,750户移民每户均分到了1套54平方米住房和120多平方米的院子。“屋里屋外都粉刷了,水电也通了,设施全得很,带着被褥和锅就能过日子了。”看着眼前白白净净的房子,村民们对“新家”有了实感。

最近,村民段兴龙正在重新装修老房子,忙得不得了。“你看,右边新增了3间房,一个卧室、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院落全部封顶,中间部分可以作为客厅和活动区。过一段时间重新粉刷一下墙壁,绝对比刚来时更白净、更好看。”如今,在和顺新村居住区,“花园洋房”“田园小舍”“现代住宅”等风格一应俱全,10年前统一定制的房屋如今已实现一户一风格,只有屋里屋外干净洁白的墙壁一如初见。

整齐排列的屋舍两侧是平坦开阔的村道,从高空俯瞰,一条条小道纵横交错,将整个村落分割为一个个“田”字格。

对于村民王德兴来说,每天走得最多的路,就是从家到大棚的路。“以前这段路不好走,沙子夹杂着石子铺成的道路,走路还硌脚。”王德兴回忆道。如今,路铺到了家门口,铺到了大棚边,走路舒服,开车稳当。

今年,和顺新村的道路换上了新的“外套”。针对道路不平整、破损的情况,对部分道路进行了修缮,新铺设的柏油马路也成为村里的一抹新色彩。

眼看着太阳已向西边倾斜,王德兴开着三轮车去往大棚方向,开始下午的劳作。穿过洁白整齐的居民区,顺着被绿色簇拥的主干道行驶数百米,到达村里的大棚种植区。

王德兴的大棚是明艳的橘黄色,棚边的小屋配有蓝色的屋顶和门窗,极为鲜亮。“以前是土坯大棚,颜色就是土的颜色,从去年开始,村里的大棚逐渐都被涂成橘黄色,我们看着赏心悦目,心里也有干劲。”

在和顺新村大棚种植区,坐落着768栋设施温棚,以橘黄色为主色调,每隔几米穿插有大棚彩绘,画幅如景。大棚彩绘聚焦当地实景农业生产场景,每幅墙绘巧妙衔接过渡,美景人物贯穿其中,画面灵动。

另一边,在村口的田间蔬菜交易市场,青里透红的西红柿正在挑拣装箱,每年到了西红柿成熟时期,这里的西红柿总能堆成小山。

2018年,和顺新村培育起了银川市最大的西红柿田间交易市场,直通全国,并引进种植草莓、樱桃、红梅杏等39个品种的农产品,让设施农业成为和顺新村支柱产业之一。

王德兴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从2012年到2022年,他依靠种植西红柿、草莓等“红色”果蔬,实现脱贫致富。“我现在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左右,去年还买了新车。”在王德兴看来,好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10年来的点滴积累。“未来,我计划再增加4栋大棚。正如村子里的树是一棵一棵种的,路是一段一段铺的,日子也是一天一天努力才能过好的。”

如今,和顺新村环境美、产业兴,村里的色彩越来越丰富。

--> 2022-08-03 本报见习记者 张 璞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30110.html 1 和顺新村“新”韵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