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联产单干:一条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火集村300多亩小麦丰收了。

幸福的笑容挂在每一名菜农脸上。

新鲜的芹菜将走上城市餐桌。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强调,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探索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乡亲们持续获益。

怎样才能突出乡村振兴中的农民主体地位?怎样确保乡亲们持续获益?有没有既能规模化发展效益良好的产业、又能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最优解?

西吉县将台堡镇火集村的联产单干也许是一条路径。

火集村“两委”坚决不把土地流转外包给企业或个人,而是把土地连片集中起来发展经济效益良好的冷凉蔬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农民还是各自种自己的承包地,既实现了规模化种地的高效益,又保留了农民分户单干的积极性,破解了分散种地农业效益不高的问题,也避免了土地流转掠夺式耕种问题。

火集村联产单干,是一个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一个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新模式。

觉醒: 村民联合起来可干大产业

7月25日,火集村380亩小麦刚刚收割完,村民争先恐后地追着打捆机要求打包地里的麦草。眼看着因此要闹矛盾,村党支部书记火彦红出面协调,让打捆机师傅一块地接着一块地有序打包。

麦草打包拉回家后,火集村“两委”紧接着组织村民统一深翻旋耕、统一覆膜、统一订购菜苗,再由村民在各自承包地里种大白菜。

火集村群众跟着村“两委”统一种菜,是这一两年的事。

2年前,火集村也种冷凉蔬菜,但那是一盘散沙。2000多亩的水浇地里,不能把握市场行情的村民东种几亩芹菜、西种几亩大白菜,中间还掺杂玉米、马铃薯等。没有组织、没有规划地种地,造成机械化率低、浇水费时费水费力等,甚至收割时连农用车走的路都不通。碎片化种菜规模小、产量低,保障不了客商装车需求,导致无客商上门收菜,菜贱伤农。一些村民纷纷撂荒耕地外出务工,连西吉县号称“天心地胆”的火集村也不可避免地沦为“空心村”。

为了实现规模化耕种,降低成本、增加产出,也为了解决土地撂荒问题,火集村也曾把部分好地集中连片流转给企业或大户种菜。村民从每亩土地上获得五六百元流转费,少数村民也能进入企业经营的蔬菜基地打工挣钱。

一些年龄稍大的村民失去耕地后,大多无所事事,整天喝酒、打牌,每年家庭人均收入在1万元左右徘徊,掉入“土地越流转村民越穷”的旋涡。

在担任村支书之前,火彦红也是个种菜大户,每年在将台堡镇种植近500亩冷凉蔬菜,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能人。

多年的适度规模种地,火彦红深知碎片化种植和土地流转的弊病。

2021年年初,火彦红当选为火集村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伊始,他便开始反思:“承包单干搞农业生产、成本高、收入低,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了。”“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可以实现规模化种植,也有现代农业的样子,村干部省心,村民省力,但村民没有实现增收。”

火彦红认为,助力共同富裕的现代农业的样子应该是,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规模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调动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形成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村上带农民种一亩芹菜一年收入2万元,把地流转给企业才收入600元,差了30多倍。为什么不把土地连片集中起来、把农民组织起来自己规模化种植呢?”火彦红想明白了。

底线: 耕地绝不外包给企业

这几天,火集村村民谢保同白天收麦、打捆、整地,晚上还要和铲菜工一起铲芹菜,第二天清晨,按村上要求统一准时送到菜场交售给客商。“菜早种3天和迟种3天,差的码子大着呢。”谢保同道出抢着翻耕麦地种大白菜的根由。

然而,在火集村“两委”连片集中耕地规模化种菜当初,谢保同是坚决反对者之一。

2021年初,火彦红组织村“两委”班子开会,商议组织村民集中连片种地的大事。

会议研究决定,村委会成立火集村经济合作社,把1500亩水浇地流转到合作社,连片集中发展冷凉蔬菜产业。想种菜的村民依旧种自家承包地,但必须按照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进行种菜,不得再随心所欲种地。不愿种地的村民承包地由合作社流转给本村种菜村民,每亩可获600元流转费。规模种菜后,每亩可获得800元产业发展补贴资金,80%归种菜户用于生产投资,20%留作壮大村集体经济。

这样一来,火集村党支部、村委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合力组织村民发展冷凉蔬菜产业,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突出村民主体地位,形成以每个村民家庭为基本单位、全员共富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31个村民代表全票通过了火集村“两委”决议。全体村民大会上,大部分老百姓都愿意跟着村“两委”、跟着火彦红一起干,并简称这种模式为“联产单干”,以区别以前的承包单干。

但也有人反对。

“当时,我怕村上先把土地集中起来,再流转给企业。”土地流转给企业的事,谢保同见得多了。有些企业把土地流转到手后,不爱惜土地,超标施化肥、打农药,雨里泥里机械化耕作,这种掠夺式耕种,极易导致土地板结、病虫害泛滥等耕地病害,好地几年就被糟蹋成差地。有些企业流转土地不是为了种植,而是为了套取规模化种植补贴,土地自流转之日起就荒废起来。有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不仅荒了耕地,连农民的土地流转费、劳务费也支付不了,一跑了之。

“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没了土地靠啥生存。”谢保同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家的地没了。

“你放心,火集村的地只能火集村人种,绝不外包给老板。只要你按村上统一规划种地,你家那20亩水浇地还是你来种!”火彦红拍着胸膛给谢保同打了包票。

“要是都种菜,菜成了,价低,没人要咋办?”谢保同指望20亩水浇地过好日子呢,自然不敢有半点闪失,要求火彦红给村民承诺保价订单种菜。

蔬菜行情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菜价忽高忽低,谁也不敢保价订单种菜。

“保价订单,村上不会跟你们签的。种菜不操心、不用心,村上也不会惯着你们。只要菜种得好,村上会随行就市帮助大家卖菜,绝不会让菜烂到地里,或者铲了倒沟。”火彦红说,风险共担是火集村联产单干的共识。

就这样,“谢保同们”半信半疑地跟着村“两委”联产单干了。

模式: 统一经管 分户单干

2021年,火集村把1500亩水浇地连片集中发展蔬菜基地。村集体联合123户村民成立合作社,打造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的蔬菜产业基地。村民还是种各自的承包地,但必须按照规划统一种菜、浇水、施肥、打药、卖菜。

火集村的耕地大部分是旱地,之前大多种植耐旱的玉米、小麦等作物,收益偏低。要想种菜,必须有水。葫芦河穿村而过,水就在河里。火彦红跑项目要资金,带着村民打机井、建蓄水池、挖管道、埋管子;路太窄,就号召每家派2个人,加宽道路;项目资金不够,就组织村干部先垫资,火彦红出了5万元,其他村干部总共凑了5万多元,终于把节灌设施配齐了,昔日的旱田终于变成了能种菜的水田。

紧接着,在这个1500亩的大舞台上,火集村“两委”开演联产单干的大戏。

种植统一规划。1500亩的蔬菜基地,被火集村“两委”规划成芹菜、辣椒、甘蓝、西兰花、包菜、大白菜等种植片区。同时,为了避免扎堆集中种菜卖菜,造成菜价下跌,火集村“两委”统一规划种菜时间、浇水追肥时间、铲菜卖菜时间,同一菜品片区错茬种菜卖菜。

田间管理统一。蔬菜种苗、化肥、农药等由村集体统一采购,具体浇水、施肥、打药等工作,由专人负责指导,统一时间、数量、频次做好田间管理。

上市销售统一。火集村“两委”派出8名销售员到各大市场跑销售,及时反馈行情,便于“两委”及时作出应对决策。将每天客商的需求量,统一分配给种菜户,并要求种菜户保质保量把成品菜准时送到菜场装车。菜价如跌至种菜成本价以下,则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兜底收购,冷链储藏,待价出售,确保种菜户不亏本。

“三统一”并不等于村“两委”大包大揽,村民分户单干尽心尽力种好菜,并承担相应的市场风险。

2021年,谢保同按照火集村统一规划,种了3亩包菜,菜熟了但菜价跌了,每公斤低于0.6元的成本价。眼看着就要烂在地里了,火彦红决定,村集体合作社按成本价全部收购,冷链仓储。

谢保同及时铲了包菜,赶着茬种上了大白菜。秋后,每亩大白菜卖了2万元。

这一年,谢保同种植20亩蔬菜纯收入15万元以上。“菜卖完,我一算账,对村上的联产单干心服口服。”

自此,谢保同从联产单干的强烈反对者转变为联产单干的坚定支持者,今年又跟着火集村“两委”种了20亩冷凉蔬菜。

火集村村民文富宏去年也跟着村“两委”种了十几亩芹菜,收入20多万元。

“祖祖辈辈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钱!”文富宏说,卖菜那几个月,手机银行账户上的数字跳着涨。在此之前,他家只种了两三亩菜,没有形成规模,客商不来装菜,卖不上好价,1年收入不到2万元。今年跟着村“两委”种菜,芹菜开园价就“硬”,每公斤在3元左右,看来今年收入不会比去年差多少。

2021年,火集村村民尝到了联产单干的甜头:每亩蔬菜收入2万元,种菜户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全村种植冷凉蔬菜年净收入1400多万元。谢保同、文富宏等村民敲锣打鼓给火集村“两委”班子送来一面锦旗:党群一家心连心,携手共筑致富路。

标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021年,火集村种菜的村民全都赚钱了,只有火彦红种菜差点亏了本。

火彦红当了村支书还坚持自己种菜。不过,他为了避嫌,不在火集村流转土地种菜,而是在外村流转土地种菜。

2021年7月,正值芹菜价格最好时,他去外地跑市场联系客户,由于委托打理蔬菜的亲戚铲菜不及时,几十亩芹菜少卖了40万元。去年为了丰富火集村蔬菜品种,他试着引种了三四十亩红笋,但红笋不适应葫芦河川道水土,试种失败又赔了二三十万元。村集体合作社兜底收购包菜,他又垫付了几十万元。加起来,他亏损了近百万元。

火集村冷凉蔬菜基地有138亩边角地。去年开春,大家都嫌弃太碎片,没人愿意种,火彦红硬着头皮种上大白菜。没料想,去年大白菜价格逆势上扬,138亩大白菜卖了近140万元。“这一把盈利,算是把我亏损的窟窿补上了。”火彦红的收入坐了一次过山车。

家乡没有能挣钱的产业,年轻人纷纷进城追求更加美好生活。故乡,就成为一个回不去的地方。家乡有了稳定赚钱的产业,漂泊在外的游子便归巢。故乡,就成了创业的乐园。

村民谢鹏兵一直在外打工,去年回村过年,觉得火集村联产单干发展冷凉蔬菜产业是件靠谱的事,就留在村里,种了3.7亩芹菜,三四个月赚了8万元,比打2年工挣得还多。今年,他种了十几亩芹菜,每天大中午也顾不得休息,开着三轮车去地里看菜缺不缺水,有没有虫害,忙得不亦乐乎。

村民王卫东兄弟俩在外打工20多年,每年最多拿回来三四万元。父母、妻子常年生病,日子过得紧巴巴。去年返乡后,在村“两委”的帮助下,王卫东贷款5万元,和弟弟种了20亩蔬菜,一年就挣了30多万元,日子一下过得殷实活泛起来。今年,他家又圈养了50只羊,还流转了三十几亩地,种粮种菜。“按照今年的行情,我估计收入虽然比不上行情最好的去年,但至少比打工强。”王卫东算了一笔保守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火集村联产单干发展产业模式,得到了西吉县、将台堡镇的认可和支持,政府出资配套了蔬菜基地的灌溉设施、生产道路等,给蔬菜基地按每亩800元的标准发放种植补贴,并在西吉县推广这种模式。今年,火集村联产单干的蔬菜基地及其周边面积扩大到2000亩。邻近的东坡、保林等村也在学习运用这种模式,分别发展了2000亩、1000亩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

东坡、保林村的联产单干走得更远,除了耕地自种不外包、“三统一”发展冷凉蔬菜产业外,还打通地界连片种地。种菜村民只需记住自家有多少亩承包地,可在不同规划区免费种够自家亩数,超出自有亩数种菜,就得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交流转费,合作社再把流转费付给不愿种地的村民。保林村村民杨文兵家的10亩承包地都在蔬菜基地的西边,今年打破地界后,杨文兵在基地东边种了5亩芹菜,在基地中间种了5亩包菜,“自家承包地一亩都没种上。”杨文兵赞赏联产单干种地模式灵活便捷。

--> 2022-08-04 本报记者 王玉平 剡文鑫 见习记者 张 敏/文 牛宝林/图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30269.html 1 联产单干:一条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