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深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宁夏实际、把握宁夏区情,提出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宁夏地处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全区40%左右的国土属生态脆弱区,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因此,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和建设耕地,在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挖潜力上狠下功夫,构建统筹数量、质量、利用于一体的耕地安全制度体系,确保我区耕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
严守耕地红线。强化制度支撑,层层压实责任。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全面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健全责任分工体系,细化考评细则,推行“田长制”等耕地保护新模式,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把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和责任人。
加强用途管制。“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积极推进撂荒地复垦利用,合理开发冬闲田。要严格耕地占补平衡。严格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求,加强耕地占补平衡全程监管,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严格限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严厉查处违规违法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行为。
提升耕地质量。土地整理是耕地保护建设的一张“关键牌”。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强化农田水利建设,推进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相结合,加大农用地分类管理和综合整治,加强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深入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项目,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银北盐碱地改良,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打造更多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要有效提升耕地地力。坚持耕地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以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为重点的培肥地力工程,积极采取集成工程、农艺、化学、生物及轮作、休耕、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措施,有效培肥土壤、提升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要挖掘耕地潜力。合理确定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时序,支持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对于一些具备开发条件的空闲地、废弃地,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
强化科技支撑。良田配良技,增粮又增效。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推动集中育秧、大垄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高产模式、增产措施落实到田,推广普及“田保姆”“铁把式”“金扁担”,充分挖掘土地增产潜力。要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深化“科技特派员+”行动,组织专家技术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培训指导,为农田“问好诊把好脉”。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强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深松(翻)、秸秆还田离田、精准施药等农机操作技术,加快新型植保机械推广应用步伐。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强化农机购置补贴和作业补贴,持续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和效益。
防治耕地污染。加强耕地保护建设,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是关键。要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管控,加快推广机械深松、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种植绿肥等技术,切实防控土壤污染。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基地,推动牛羊养殖“出户入园”。强化养殖场、示范村、有机肥加工厂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建设,加强畜禽粪便微生物除臭和无害化处理。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加大清洁养殖工艺和绿色技术应用,鼓励采取粪肥还田、制取沼气等,促进畜禽粪污全量资源化循环利用。
健全管护机制。农田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要健全耕地管护机制。建立农田建设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和对保护耕地的地方奖励,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优先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耕地地力补贴、耕地保护补偿、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明确农田建设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通过筹资投劳等方式,鼓励引导农民、农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等参与农田建设运营,分享合理收益,提高建后管护水平。要加强耕地监测。利用“互联网+”建立智能化耕地监测监管机制,加强耕地质量监督管理,将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纳入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织牢织密耕地保护监管网。要加快耕地质量保护立法。更新耕地保护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管、投入、管护、法律追究等长效机制。 (执笔:王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