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
这十年,立德树人纵深推进,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各环节、全过程。
这十年,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生活设施显著改善,内涵建设稳步提升。打造了营养改善计划的“宁夏模式”。
这十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优质均衡发展迈进,有效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与规模,逐步解决农村无园可上和城市上公办园难的问题。
这十年,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凝聚了教育力量。
1 立德树人 紧抓教育根本任务不放松
全区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将德育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广大青年学子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不断提高,不断激发为中国梦矢志奋斗的正能量。
2021年3月,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联合成立了凌云宣讲团,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凌云学社,从中择优招募本科及硕士学生,以 “四史”学习教育为主线,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讲好国家民族的大故事、讲好大学生和百姓身边的小故事,增强“青春正能量”。
“这是以大地为纸、实践为笔、能行走的思政课。它以喜闻乐见、更具亲和力的形式,让艰深理论落到学子身边、心间。”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范映渊表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面的学问。给学生讲马克思主义,是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看世界、看中国、看自己、看人生、看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教育系统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工委,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进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进章程,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实现全覆盖。持续推进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打造了宁夏大学“金种子工程”、宁夏医科大学“塞上堡垒”、北方民族大学“铸魂工程”、宁夏师范学院“六盘旗帜”、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匠心筑梦”等一批党建品牌,较好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党建工作呈现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上向好的态势。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工作。率先在全国实施部区共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断完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引导青少年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深化“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改革,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心理育人、科研育人等育人体系,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大思政”工作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实施“夯基育苗工程”,广泛开展“百校万人”大宣讲、民族团结示范校创建等活动,精心打造“石榴花开·丹心向党”特色品牌,有力促进了各族师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了各民族师生一家亲的生动局面。
2 深化改革 为教育发展装上强大引擎
如何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破解社会普遍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如何呼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如何激活创新思维,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历史性跨越?
唯改革者强,唯创新者进。
从老百姓最关心的领域着眼,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各项改革次第展开——
考试招生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宁夏的高考综合改革正朝着这些目标不断向前探索。
这十年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蹄疾步稳。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增强教育发展新活力、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统筹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制定教育评价改革任务清单、负面清单,对教育评价改革涉及的规章制度、政策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单独招生、高职(专科)升本科招生工作稳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启动。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公办民办中小学校实现同步招生。
吃上营养餐的孩子们、“双减”实施以来从分层减负增效作业模式中获益的学生们都是教育改革的见证者。各方面实实在在的进展与变化标注了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大格局,印证了改革的全面发力和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的突破。
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全面形成,持续改革为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装上强大引擎,一组组数据无声地讲述着过去这十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职业教育融会贯通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发展主要指标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些指标位居西部乃至全国前列。截至2021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2%,比“十一五”末提高了39.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比“十一五”末提高了2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89%,比“十一五”末提高了9.1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49个百分点。
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施高职“双高”建设、中职“双优”建设,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了11个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挂牌成立10个现代产业学院,全区职业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基础条件、设施设备在西部处于前列,在校学生达到14.24万人,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15万人,2所高职院校进入全国“双高”计划建设行列,13所中职学校入选国家级中职示范校。推动宁夏大学“部区合建”和“双一流”建设,支持宁夏医科大学建设行业特色大学,支持北方民族大学建设特色高水平现代民族大学,支持宁夏师范学院“升大创博”,推动4所民办高校转型升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8.6%,比“十一五”末提高了33.5个百分点,进入了大众化发展的新阶段。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未来依托。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了《自治区党委 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研究出台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具体措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宁夏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举措,推动了全区教师队伍建设有序健康发展。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严格的制度规定和日常教育督导结合起来,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涌现出一大批教书育人楷模。为15个市、县(区)及直属中小学校下达周转池编制3202个,有效化解教师不足难题。持续推进教师培训提质增效,实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年均分层分类精准培训骨干教师和校园长1.5万人次,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现常态化。实施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造就了一批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名校长和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乡村教师误餐、交通等补贴全覆盖。“十四五”开局之年,宁夏将“县管校聘”改革作为加强县(区)域义务教育教师统筹管理、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管理体制障碍的重要举措,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教师队伍焕发出新的活力。
3 人民满意 教育带来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在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慧童幼儿园里,小军(化名)小朋友享受着党和政府带来的福祉。他的父母均为残疾人,爷爷常年卧病在床。幼儿园了解到小军的情况后,将其列入学前教育“一免一补”政策资助范围。奶奶提起小军感慨地说:“感谢党、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啊!”
阿苏阿甲2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他和身体残疾的父亲相依为命。迫于生计,没上完初中他就外出打工。他的命运在2013年7月的一天发生了逆转。当时的阿苏阿甲在石嘴山市一家工地上当小工,闲暇之余在当地一家琴行学琴,被宁夏工业学校张老师碰到。了解到他坎坷的人生际遇后,张老师介绍他到学校焊接专业学习。进校后,学校减免学费、住宿费、书费,并享受一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如今在宁夏一家企业工作的他,对开创幸福人生充满信心。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无论是在偏远山村还是繁华都市,孩子们幸福的笑脸、老百姓真切的获得感,都是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
2012年至2021年,全区教育经费总投入211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1600亿元,支撑我区办成了一些过去长期想办但难以办到的教育难事。
一项项改革举措、一组组数据见证着10年来教育成果惠及贫困地区的成绩:学前教育资助政策逐步完善,义务教育资助政策成效突出,普通高中阶段资助政策全面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不断加强,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日趋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自治区通过采取“奖、助、贷、勤、免、补、减”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措施,使我区资助制度日益完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现已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截至2021年年底,全区各学段累计资助学生357万余人次,资助总金额约63亿元,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全区获得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累计65.42万余人次,贷款金额累计40.42亿元,在人数、金额连年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应贷尽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更均衡的教育,这样的梦想正在实现。
如果说公平是教育的起点,那么质量就是教育的生命线。
“曾经,缺硬件、少资金、网络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而现在,宽带网络、班班通、资源平台等都已经配备齐全。”固原市原州区第十七小学校长白建国说。
宁夏抓住建设全国唯一的“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这一重大机遇,4年来探索出了一条以“互联网+教育”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新路子。宁夏率先在全国建成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省级智能化教育云平台,整合汇聚4800万件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免费开放,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各学科,全区100%的中小学校、99%的教师、97%的适龄学生同在一朵云上共享优质资源。常态化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全区所有城乡学校结对帮扶,86%的区内学校与区外优质学校跨省互助,开展同步备课、同步授课、同步教研,累计开课50多万堂,帮助偏远地区500多所薄弱学校解决了优质师资短缺、部分课程开不齐等问题。目前,宁夏正全力推动“互联网+教育”向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争取并加快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全省域试点,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数字化新模式。
让教育回归良好生态,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1年秋季学期刚一开学,师生和家长就明显感觉到了新的气象:作业时长和总量得到控制、考试测验频率明显降低、校外培训机构不再给课业负担“加码”,孩子们可以在校内选择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
自治区教育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负责人表示,“双减”一年间,全区学科类培训机构由1546家减少到93家,压减94%,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由“无序生长”向规范管理转变,家长的教育焦虑得到缓解,家庭经济负担明显减轻。全区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登记、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3个100%”。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刊发了宁夏“双减”工作做法,5个校外培训治理典型经验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今年4月,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全区教育系统校园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这是我区教育系统持续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的有力举措。常态化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和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中小学幼儿园封闭化管理、专职保安配备、一键式报警、护学岗配置4个100%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深入实施危险校舍清零行动,C级危房全部整改,D级危房动态清零。
教育带给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新征程中,全区教育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扎实推进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