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六权”改革:盘活资源,释放发展潜能

泾隆公路沿线景致(资料图片)。全区山林权改革实施以来,林地确权有了新突破。重点县区权属无争议林地确权率达到98.27%,依申请颁发林权类不动产证233本,基本实现“应确尽确”。登记颁证有了新模式。盐池县将确权的林地量化为股权,实现 “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彭阳县变单户发证为联户发证,首创《山林地确权明白书》,破解“一户多证”的难题。植绿护绿有了新主体。惠农区通过建立林票换能票、能票换钞票、钞票换林票的“三票”联动机制,引入社会资本5600万元。林权融资有了新渠道。灵武市设立政府回购基金,通过“预回购+林权质押+担保+贷款”的林业金融服务模式,为经营主体授信担保贷款。流转收益上了新台阶。彭阳县集体林地流转交易价格从2021年的每亩13—20元增长到2022年的每亩37—250元,带动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增值效应逐步显现。

目前,已有5宗山林权在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交易,成交金额169.27万元,成交面积2504.5亩。本报记者 毛雪皎

吴忠市金积工业园区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引入上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以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土地权改革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专项行动,实行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与土地利用计划分配、新增建设用地报批挂钩,借助全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监管平台,全面梳理摸排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底数清单”,为每个闲置低效地块“量身定制”盘活出路,推进闲置土地“再开发促增值”。截至今年7月底,全区已盘活利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3.916万亩,其中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803万亩,处置闲置土地1.113万亩。通过“增存挂钩”机制,存量用地折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532万亩。

本报记者 张瑛

(图片由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提供)

2022年6月29日,彭阳县举行用水权质押贷款授信业务签约仪式。彭阳县水务局与宁夏彭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共同签订了《彭阳县金融支持用水权改革工作合作协议》,并共同向彭阳县集中供暖有限责任公司发放用水权质押授信贷款1000万元。用水权质押贷款授信体现了以“四权”领域改革破瓶颈、转动能、增效益的政治担当,促进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效打通金融资源与环境资源的连接渠道,提升用水权价值,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本报记者 裴云云 摄

2022年8月24日,宁夏西夏嘉酿啤酒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锅炉房里查看各项数据。

“我们对燃气锅炉进行低氮燃烧改造后,企业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从过去1年的7.35吨降低到1.47吨。”宁夏西夏嘉酿啤酒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该公司是银川贺兰县烟气氮氧化物排污权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去年11月29日宁夏西夏嘉酿啤酒有限公司作为卖方,与宁夏恒康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宁夏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自然资源要素交易市场平台,以4000元/吨的价格,成交富余氮氧化物排污权4.092吨。

“以前企业治污没有动力,基本上处于‘要我治污’的状态,改革后,企业有了富余的排污指标可以实现交易,治污减排的动力更足。”宁夏西夏嘉酿啤酒有限公司说。本报记者 李锦 摄

2022年6月,宁夏应对气候变化与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心工作人员与第三方核查机构对中铝宁夏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马莲台发电厂核实煤机铭牌信息。

自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宁夏组织35家重点发电企业进行了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及交易系统开户资料核对、修正、报送及开户。按照发电行业2019年至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发电重点企业配额预分配和盈缺试算,召开碳排放配额数据现场确认会,按期完成配额发放。有35家宁夏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应履约量约2.94亿吨,履约期结束,35家企业实际履约量约为2.89亿吨。本报记者 李锦 摄

2022年6月29日,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宁东电厂3×5.98兆瓦漂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竣工投产。作为国家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多年来宁夏着力在绿能开发上深挖潜力。推动建设黄河几字弯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推动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规模化开发,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截至目前,全区新能源装机达到2893万千瓦,新能源占全区电力总装机的46%,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3%,居全国第二。宁夏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7.5%,居西北第一。下一步,宁夏将重点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到202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开工建设“宁电入湘”工程,大力推动煤电“三改联动”,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推动清洁能源高比例发展。本报记者 杨晓秋 摄

改革是关键一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推出了一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改革举措,破解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难题。

在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答卷”上,以改革开路、以创新开题的“六权”改革成为“先锋之笔”,奋力推动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突破禀赋条件的约束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是基本区情。从探索水权转换,破解工业用水难题开始,宁夏一路探索,用水权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水资源禀赋不足、用水结构不优、水市场供需错配等短板和问题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与水资源条件及生态环境。

虽然宁夏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规划水平较低、利用方式粗放,特别是工业园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存在浪费严重、低效低值等问题。

持续39年的移民搬迁,23年的退耕还林,19年的封山禁牧……一系列生态修复政策和工程让南部山区郁郁葱葱,而怎样让“树叶子”变成“钱票子”,也得向改革要答案。

落实生态环保、推动产业转型、护航高质量绿色发展,势在必行;打造绿色生态宝地,落实国家“双碳”战略,能源转型发展重点必然要求抓好“能”和“碳”。

宁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推进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六权改革”,通过确权、赋能、定价、交易,赋予青山绿水商品属性、市场属性、金融属性,真正实现资源有价、使用有偿、交易有市、节约有效。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宁夏首宗排污权交易的石嘴山市铂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排污权抵押贷款方式获得了200万元资金,这部分资金有效用于企业研发等工作,更好地推动企业节能减排。近日,石嘴山市铂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排污权交易改革最大的特色就是,帮助传统污染型企业盘活‘无形’资产,为企业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从而实现增资减负。”

这就是“六权”改革的基本逻辑:存量变增量,资源变资产,权益变收益。然而,改革之路荆棘丛生。

“开展排污权改革是生态环境领域的一项系统性、基础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因现有企业排污许可数据、污染物总量减排数据等多套数据核算标准,国家没有统一的排污权核算方法,如何精确确立各企业排污权成为难题。”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说,为了解决该难题,我区将排污确权与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总量减排等管理制度紧密衔接,探索建立了方法一致、标准统一、结果准确的确权核算体系,为全面开展交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资源保障供给既要足额及时,又要精准节约,还要挖掘盘活土地资源,释放“新潜力”,节出地、增出绿、换来钱。

宁夏全面集成深化改革政策举措,重点突破土地确权登记、城乡统一市场建设、低效土地盘活增值等瓶颈问题。紧紧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和重大项目,改出批地供地“加速度”。

“一地多属性”“一地多证”“一地多主”等权属纠纷突出,制约了山林地不动产确权登记整体进度。自治区林草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文件,指导基层运用现行政策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印发配套政策,分类建立问题台账,指导各地制定山林资源划界确权工作方案,推进林权类不动产登记颁证。同时,建立了驻县包抓山林权改革工作机制。自筹600万元拨付5个重点县(区)用于勘界确权工作补助,为加快山林地确权登记打牢了基础。

改革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水无处不在,行踪更难捉摸。有多少农业用水,流进了“黑户”灌溉土地,又有多少无证工业用水“黑户”白白享用资源。摸清宁夏用水“有多少汤泡多少馍”的底数,成为用水权改革最艰难的一步。

在无成熟经验可循的条件下,宁夏上下联动、凝聚合力,在全国率先探索创新用水权确权理论方案,形成了“总量管控、定额分配、适宜单元、管理到户”的新模式,建成了确权交易监管平台和数据库。目前,全区所有县区的农业、工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确权工作全面完成。

资源“增高长壮”了

10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统筹推进、行业部门协同联动、各市县(区)全面展开、重点市县全面引领、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围绕资源变商品,确权取得新突破;通过价值评估、流转交易、抵押租赁、绿色信贷等方式,赋予资源要素更大的商品属性、市场属性、金融属性,资源要素价值发现和转化增值步伐加快;确立的定价新标准,充分彰显了资源稀缺度;一体化市场的构建,激发了交易主体双向奔赴的动力。确权、赋能、定价、交易形成闭环,“四权”交易全部纳入宁夏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平台。

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片地,水依然静静流淌。然而,经改革这关键一招的“点金”后,山、水、林、田等资源是变现的商品,是流动的资产,是释放的生产力。

截至目前,用水权改革推动水资源向高效益的工业、高产出的农业流动,推动“节水增效”,提升用水效能,用水权交易5931万立方米,工业用水权交易价格均高于基准价;以土地权改革推动“盘活增值”,建成五市土地交易二级市场,保障177宗7058.8亩闲置工业建设用地再次进入市场,60家企业获得9.14亿元转型发展资金。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0%以上,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3%;以排污权改革推动“降污增益”,建成了全区统一交易平台,完成了1625家企业排污权确权;以山林权改革推动“植绿增绿”,放活林地经营权、保障林业收益权,新增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面积13.37万亩。林权抵押贷款4.08亿元,担保融资4226万元。探索以林换能、以林换碳新机制,破解林、地无法一体确权的现实难题。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扎实推进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用能权、碳排放权改革,让生产要素、生态产品的价值充分彰显。

宁夏山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对改革发展的参与愿望,是这样热切。“六权”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 2022-09-01 本报记者 裴云云 李 锦 实习生 马思瑶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35079.html 1 “六权”改革:盘活资源,释放发展潜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