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奢华布景,没有高档音响,也没有炫目的灯光,通过苦练“内功”,原宁夏话剧团坚持不断打造文艺精品,让文化大篷车享誉全国,打造了一个响当当的文艺品牌。
38年,总有一股力量将话剧团的干部职工凝聚在一起。虽居西北一隅,也曾面临地方院团转型期的各种难题:经费紧张、人才流失、剧本缺乏……然而,这些并未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是什么成就了文化大篷车这一奇迹,并让一个曾濒临倒闭的老牌剧团焕发新的生机?我们在大篷车的车厢里寻找答案。“大篷车颠簸在崎岖的土路上,从这个村赶到那个村,尘土弥漫全身,除去牙齿眼睛是白的,只有副驾驶座位置最舒服,颠簸得不算太厉害,冬暖夏凉,灰尘也少,但剧团的党员们谁都不去抢那个位置,而是留给普通群众。”王志洪回忆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38年来,一代代大篷车队员迎风雪、冒酷暑奔波在塞上山川,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践行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五代大篷车,丹心映苍颜。王志洪的故事就在话剧团的舞台上,就在大篷车的车厢里,从艺50多年来,他最美好的经历就是伴随话剧这门艺术一起走过,他就是要为农民写一辈子戏,导一辈子戏,演一辈子戏,这是他毕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