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源石酒庄的“婆姨们”

工人正在修剪葡萄枝蔓。

“从光秃秃的砂石场,到如今的枝繁叶茂,源石酒庄这些能干的‘婆姨’们功不可没。”7月20日,宁夏志辉源石葡萄酒庄有限公司负责人袁园笑着说,酒庄工人200余人,三分之二都是女工,干得时间最长的员工有20多年了。

每天早晨天蒙蒙亮,苏金萍便早早来到了酒庄。这个将近50岁的“婆姨”20年前从甘肃省来到宁夏,在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扎了根。

“刚来的时候,这里就是乱石滩,葡萄苗也就2厘米高,栽下去我都担心它活不了。”苏金萍笑着说,没想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当年她栽下的一棵棵葡萄苗已成就了梦想,如今这片千亩葡萄基地已成为贺兰山东麓一颗耀眼的明珠。

没有人可以数清志辉源石酒庄一共用了多少石头,只知道一进酒庄,满眼便是深灰、淡青色的石头,大的、小的、方的、圆的……这些原本已废弃、形态各异的贺兰山石料,经过能工巧匠手工打磨,再点缀上中国传统的青砖灰瓦,共同构成了这片错落有致、古朴典雅的中式建筑群。

“我们是在一个废弃的砂石场上,将废石、废坑及各类废弃建筑材料重新利用,利用砂石采空区的高低地势建成复式酒庄。”袁园介绍,这也是酒庄创始人——她的父亲袁辉给酒庄起名“源石”的其中一个原因。

究竟搬过多少石头,栽过多少棵葡萄,苏金萍早已记不清了。只记得20年前,她和丈夫来到了酒庄,通过他们勤劳的双手,一点一点把这里的满目苍凉变成了绿意盎然。“最早的时候一天工钱10元,现在一天100元。我们园区不像别的地方打工是季节工,我们一年12个月都有活干。”苏金萍表示,快20年了,眼瞅着酒庄规模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她心里也美滋滋的,过去生活的“苦”已变成如今心里的“甜”。

今年53岁的王彩霞从陕北来到宁夏,如今也有18年了。从一名家庭妇女到葡萄种植采摘能手,王彩霞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温度越高葡萄发芽越快。开花前10天是一个关键浇水期,根系开始大量长新根,7月至9月成熟期,如温度不足浆果着色不良,糖分降低就不好了。”王彩霞说起“葡萄经”头头是道,她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眼角的皱纹像石头纹般刻在她的脸上。

7月的葡萄园,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味道,远处青灰色的贺兰山沉静苍茫,一幅田园美景扑面而来。每天在这样的环境里上班,徐娟红感到幸福指数很高。“我是酒庄葡萄酒酿造工,以前在外面打零工,来到酒庄后,一干就是16年。”徐娟红坦言,因家里生活困难,孩子上学需要学费,老人生病住院需要手术费。每当生活遇到过不去的“坎儿”,她鼓足勇气跟酒庄借钱。一次两次三次,5000元、6000元、1万元……当酒庄把一笔笔钱借给徐娟红时,她还是没忍住眼泪。

“源石酒庄发展到今天,凝结了很多老员工的心血。没有她们就没有今天的酒庄。”袁园表示,员工有困难时酒庄一定会帮助她们,有的员工买房子缺钱,酒庄也会5万元、10万元借给她们。老员工是宝藏,见证了酒庄的发展史。

贺兰山脚下葡萄园里,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苏金萍、王彩霞这些女工,正用双手描绘着酒庄里光阴变迁的故事。

--> 2022-09-07 本报记者 张晓慧 文/图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36051.html 1 源石酒庄的“婆姨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