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学家姚鼐评议文章的品性时说:“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这段话可以这样理解:好文章具备形象美,意境美,乃至理趣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或寄情于景、或寓情于物、或托物言志、或是纯然审美的小品,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感受与追求。
不少精品文章,语言精练、清新淡雅,看似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
比如,郭沫若写过一篇《白鹭》,开篇就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作者对白鹭的喜爱,潜藏在字里行间,情感自然、真挚,一曲已终,余音袅袅。
短文生动形象,读者脑海中会浮现这样一幅画面:在南国优美的田野中、明净清浅的小河边,一种常见的水禽、被人尊为“水边隐士”的白鹭,出没在如画的风景中,把乡居生活点缀得富有情趣。
然而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文章表面是写白鹭,其实是在写人,白鹭这个形象也是当时很多革命志士的写照:一身清白,处之泰然。掩卷沉思,我们能受到感染:做人就要清清白白,即便是普普通通的人,也要勇于进取,敢于攀登,永远给自己坚强的理由。
“白鹭”及其代表的意象,本身就是一首歌。生命如歌,只要洁身自好、乐于奉献,这首歌就不会停止。生活中许多像白鹭一样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努力地劳作着,虽然不能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也一样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白鹭》之美,在于精彩、简练。作者以独特的观察力,对事物进行描写,抒发对白鹭的喜爱,表达对自然美的强烈追求。
读罢,我们发现,作者提笔先赞,是有来由的、是有说服力的。
这篇短文使我们了解到,郭沫若的文章风格除了“豪放激越,气势磅礴”的一面,还有“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一面。
不同的思路与风格,决定了文章不同的思想感悟与语言特点。
这提醒我们,在鉴赏、写作时,要善于领会、运用语言特点和表情达意的关系,学会品味、锤炼语言,不要人云亦云,要表达自己独到的认识与独特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