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越来越多的工作由“数字工人”完成。
在生产车间里,机器人一套套娴熟、流畅的操作把工业智能制造的灵巧精细演绎得淋漓尽致。
“机器人检测瑕疵,又快又准,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9月20日,巨能机器人副总经理麻辉介绍,该公司将机器人协同+工业机器视觉配套给“数字工人”,通过智能控制令“数字工人”的“大脑”自主决策,利用机构、机器人、相机、光源,配合瑕疵检测软件实现拍照、计算,从而使机器人能够代替人工在特殊环境下完成各种铸件表面瑕疵检测任务。
随着“数字工人”工作经验的愈加丰富,巨能机器人公司为其安装了“千里眼”“顺风耳”,为客户提供远程服务。
“我们建立了所有产品的远程运维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实时在线,通过传感器和云端能力,现场人员和公司管理者可以实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指标状态。”该公司运维工程师介绍,出现异常时,“数字医生”自动推送消息,电话通知到对应的负责人,确保能够实时远程处理,处理后能够留下对应的维修记录,做到产品可追溯。
有了“数字工人”的协助,工程师工作效率和质量也越来越高。
走进宁夏隆基乐叶科技有限公司,只看到不多的工作人员在操控设备。
充斥耳际的,是承担运输任务的“数字工人”的各种交通指令。
车间的交通轨道上,“数字工人”们来回穿梭,将需要的物料运输到指定工位。
“闭上眼睛听,你更像是身处交通繁忙的闹市区。”工作人员说,这些“运输数字工人”的存在,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是我们的AGV自动引导运输车,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运输机器人,通过激光定位导航和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到达车间指定的区域,进行零件的转运工作。”9月20日,在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数字化车间,工作人员介绍着该公司的“快递小哥”。
产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正让该公司的生产方式不断发生变化。
“数字化改造之前,物流转运主要靠人工推车。”吴忠仪表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化改造之后,产品一次性交检合格率从89%提高到99.9%,劳动生产率从50万/人提高到150万/人,库存周转率从1:4提高到1:10。
宁夏中环光伏单晶硅棒数字化生产车间,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样板工厂,宽敞的生产车间里,负责承担运输任务的“数字工人”们“工装”崭新,“洋气十足”地在智慧车间巡视。
“数字工人”正成为宁夏制造企业的新常态。
近几年来,宁夏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不断激活数据、赋能产业,以智能制造为引领释放叠加效应、乘数效应,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引领行业在运营思维、生产管理等诸多方面发生重大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依靠数字化转型来达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