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忠市利通区第三小学,每个班门口都有一块电子班牌。
电子班牌里面有中华美德故事、榜样人物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供学生学习;利用电子班牌,学生们也可以随时查看“镜子伙伴”的表现。
“‘镜子伙伴’以4名学生为一个小组,让学生们在‘照镜子’中做到思想上自我内化、学习上自主合作、生活上自我管理、行为上自我矫正,促进小组学生形成团结、合作、包容、向上的共同体。”9月20日,该校校长马力向记者说。
以“互联网+镜子伙伴”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吴忠市利通区牵引“润心正行”成为校园亮丽底色的探索。
利通区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探索制定“十进”活动量化标准(试行),其中进学校“+夯基育苗”,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
在利通区第七小学“共享书廊”,配置有5个立式书架和7个桌面小书架,方便孩子们阅读的书籍有30多类、2000多本。“书架上有中华经典诗词、传统历史故事、儿童文学、红色英雄人物等书籍,是拓宽各族学生相亲相爱心灵的河床和浸润团结文化的土壤。”校长刘贵丽说。
利通区第七小学坚持文化润心,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打造文化长廊,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们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通过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手抄报、绘画、经典诵读、征文、民族常识五项比赛活动和舞蹈、花儿、剪纸、泥塑、刺绣、烹饪六项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小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以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和睦氛围。
田畴载绿,花木扶疏。在利通区各所学校,教室走廊墙壁上的手工作品诠释着孩子们的智慧,一张张手抄报、一幅幅剪纸作品,彰显着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和深厚情谊。
培根铸魂夯基础,启智润慧育新人。利通区第九小学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以“融情教育”为精神底色,倾情打造翰墨书香的校园。学校通过开学第一课、主题班队会、红领巾广播、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石榴花儿开·团结心向党”等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爱党爱国。同时,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和重大节日,让学生通过劳作、剪刻、3D打印等形式,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在润物细无声中,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进每个孩子心中。
“强化夯基育苗工程基础,不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有形、有感、有效。”利通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