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侯艳:守住阵地就是最好的传承

本报记者 王 刚 文/图

党的二十大代表、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负责人侯艳。

“好奇、喜欢、热爱。”9月25日,在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党的二十大代表侯艳用3个关键词描述自己走在秦腔这条路上40多年的感受。

侯艳身上有诸多标签:“窦娥”“杨三姐”“梁秋燕”“貂蝉”“萨兰花”……她用精湛的技艺精心塑造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而这些经灵魂外化出来的艺术形象,最终化为如清风细雨般浸入观众心田的舞台艺术魅力。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坚守阵地,在戏曲舞台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侯艳与秦腔结缘,来自母亲罗晓英的言传身教。4岁起,侯艳就常常和身为固原秦腔剧团演员的母亲配戏,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很有艺术天赋。16岁,侯艳进入宁夏秦腔剧团。但是,1993年,宁夏秦腔剧场拆迁,剧团也临时解散。20岁出头的侯艳一度告别了戏曲舞台,心灰意冷。此后,她摆过地摊、做过主持、经营过服装生意,还辗转国内接拍电视剧和电影……

然而,侯艳放不下心中的“戏曲梦”。

“夜深人静时,我想起从小学习和热爱的秦腔,想着这么好的艺术,却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委屈地不知哭了多少次。”侯艳说。

2000年,时任银川秦腔剧团团长的母亲鼓励侯艳重回戏曲舞台,她把侯艳多年拍戏攒下的钱全部用来给女儿请老师,让女儿重新学习和提高戏剧表演水平。侯艳说:“告别舞台5年,但我从未停止练功。再次投入到戏曲表演中,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快乐,我知道我的方向在哪里,我的根一定还在戏曲舞台上”。

十年磨一剑。2011年,侯艳喜摘“梅花”。她获得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也是继柳萍、张晓琴、李小雄获得梅花奖后,宁夏戏剧演员第四次获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

还戏于民,让戏剧离百姓更近

在侯艳眼中,秦腔就像一个西北汉子,一个特别厚重的汉子,它源自于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实践。

侯艳说,秦腔是长在黄土地上的艺术形式,不可能脱离泥土的气息。远离泥土,观众层就断了,没有人看,这样的艺术迟早会消亡,必须扎根基层才有生命力,想让秦腔艺术更好地往前发展,必须还戏于民,让戏剧离百姓更近。

40多年来,从一名普通演员到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再到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负责人,侯艳博采百家之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主演了《窦娥冤》《杨三姐告状》《朔方天歌》等传统与新编剧目,至今已累计演出达5000余场。

“群众对我们有这么高的期望,我们的每一场戏都要对得起他们,演出中我们就是要把评判权交给群众,舞台作品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这是我们践行文艺创作‘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生动实践。我们要为谁创作、为谁立言,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侯艳说,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坚守匠心,坚定信心,创作出具有火热生活气息、走进人民心坎里的好作品,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作为一名党的二十大代表,我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在戏剧的舞台上努力成为真善美的传播者、先进文化的践行者、时代风尚的引领者、社会形象的塑造者。

--> 2022-09-27 本报记者 王 刚 文/图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39069.html 1 侯艳:守住阵地就是最好的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