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员额法官、3名书记员,这是石嘴山市惠农区人民法院河滨法庭的全部战力。
不过,你可别小瞧了这个小法庭的战斗力——
“我们法庭五六个干警每年办理的案件有600多件。”河滨法庭庭长周丽娟说,这些案件,不仅要办得“快准严”,还不能少了“人情味”!他们是怎么办到的呢?
近年来,河滨法庭先后获得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授予的“人民调解工作模范法庭”“全国优秀人民法庭”“中国十佳人民法庭评选活动金天平奖”等荣誉称号。今年年初,又被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命名为“塞上枫桥”人民法庭。近日,记者走进河滨法庭,探寻这个小法庭展现大担当的奥秘。
小法庭发挥大作用
老工业基地石嘴山市是宁夏工业的“摇篮”,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这里挑战和机遇并存,新老问题与矛盾交织叠加。河滨法庭管辖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两个街道办事处的民商事案件,辖区面积56.78平方公里。开发区入驻企业386家,有产业工人3万余人,年产值近800亿元,工业体量位居全区第二位。
近年来,面对辖区入驻企业逐年增多,受理案件逐年增多且70%以上属于涉企案件的新形势,如何更好地服务辖区工业企业健康、有序、快速转型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成为河滨法庭的新课题。
商无法不兴,商无法不稳,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河滨法庭紧扣优化营商环境主线,从服务理念上精准定位,从突破自我上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强化诉源治理,激发小法庭的大能量,打通法治惠企“最后一公里”。
面对案件逐年快速增长的形势,河滨法庭整合司法资源,优化人员配置,创新优化服务方式,推出“欠薪绿色通道”、上门立案、预约立案等便民利民措施,不断强化办案质量、效率、效果,依法平等全面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积极推进法庭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坚持运用“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为辖区企业和群众提供线上线下、方便快捷的“一站式”立案、保全、送达、鉴定、调解、审判等诉讼服务,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案件是通过平台进行调解处理的,有效化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周丽娟说。
河滨法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庭企对接、精准服务长效工作机制,积极为中小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法官定期下沉涉诉涉法多的企业走访调研,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司法需求,引导企业把法律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实现从“事后维权”到“事先预防”的转变。
“法官定期送法入企,我们受益匪浅。” 9月26日,周丽娟组织干警前往宁夏日盛高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公司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周庭长上次送法进企业时,发现我们的制式合同有漏洞,及时指导我们进行修改,并对企业如何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提出司法建议,可是帮我们大忙了。”公司高管李红宾说。
充分利用法庭地域优势,河滨法庭建立健全与经开区管委会、工商联、工会等组织良性互动机制,今年4月,成立“法治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辖区内涉企重大案件、群体性纠纷进行协调联动,有效将案件化解在园区,推动实现“小事不出企业、大事不出园区、矛盾不上交”。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2001年至2008年期间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企业没有给我们缴纳,劳动仲裁委不予受理,法院能帮我们处理吗?”2021年以来,河滨法庭陆续受理了一批因企业转制、合并、分立等历史原因欠缴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纠纷案件。因当事人人数众多、欠缴费用时间较早、牵扯企业较多、人事变动情况复杂、案件证据资料欠缺等情况,为了既保障好职工合法权益,又服务好民营企业发展,河滨法庭立即组织涉纠纷当事人调解,耐心从法、理、情三个层面劝说,经过多次释法析理,最终确定补缴主体、补缴金额及给付期限,达到案结事了、双方当事人满意的法律效果。
小法庭展现大作为
“表面看是113件合同纠纷系列案件,但其背后,还有案外相同的430名职工在观望。一旦不能及时‘灭火’,将可能引发数百人涉诉信访,后果不堪设想。”周丽娟至今对该系列案件印象深刻。
1958年建成的某钢厂是石嘴山市老牌钢铁企业,2016年因转型、重组等原因停工近一年,500余名职工在此期间未领到生活费。2019年,钢厂被收购。新企业还未起步,老员工却要讨薪。矛盾发生初期,经信访等部门多方化解,问题未能彻底解决。2021年4月,113名(件)职工起诉某特钢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卷,摆在河滨法庭庭长周丽娟桌上。
因案件矛盾沉积多年、涉及职工众多、社会关注度高,处理不慎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将影响当地营商环境和社会稳定。周丽娟受理该系列案后,第一时间与众多原告、被告沟通案情。本着维护劳动者及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原则,周丽娟和同事先后到企业、信访部门等了解情况,与各方当事人座谈、调解数十次,向当事人阐明关于停产期间生活费及诉讼时效等法律规定,分析利害关系,力求寻找双方利益平衡点。
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释法析理和积极调解,90余名原告分别与被告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对于剩余的人,法官们在充分尊重其诉求的前提下,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其分析如何追求合法利益最大化。最终在开庭前夕,所有人同意调解。被告公司及时履行调解协议,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将113名职工的调解款全部履行到位。经法官引导、提供法律支持,该公司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社会责任,陆续向诉讼外观望的430多名职工全部支付欠付生活费,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彻底解决。
“每一个案件的解决都是一次普法的好机会,我们法理情并用解开原被告的心结,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了案结事了、定纷止争,让司法有力度有速度更有温度。”周丽娟说,河滨法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开展诉源治理工作,不仅有效遏制了诉讼增量,将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实现了良序善治,推动了社会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针对涉企案件50%以上为企业改制、转型升级过程中产生的劳动争议、劳务合同、建设施工等类型的矛盾纠纷,河滨法庭在办案中注重“逐案分析、类案总结、要素调判”,规范审理程序,及时发布典型案例,达到“调判一案、规范一类、影响一片”的法治效果。
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河滨法庭受理案件902件,审结839件,结案率93.01%;诉前化解矛盾纠纷495件,调撤率77%;调解金额7600万余元,调解案件履行率达90%以上。收案数、结案率、调撤率、调解标的、调解案件履行率均位居石嘴山市法院派出法庭榜首。
小法庭汇聚大动能
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河滨法庭充分发挥互联网审判优势,积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审判模式,以保证高效及时完结案件审理工作,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
对于因距离远、工作羁绊等原因不能到庭的当事人,河滨法庭充分运用“移动微法院”小程序,通过远程视频调解、远程开庭,让异地的当事人坐在家里也能够及时参与案件调解、审判,提高了诉讼效率。综合运用跨域立案等便民措施,采用“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网上调解、开庭”模式,当事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向千里之外的法院申请立案,让司法为民的新方法走入群众中,最大限度减轻当事人诉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今年1月,我们高效化解了一起涉及5000余万元资产的金融债权纠纷案。”周丽娟说,原告陆某与被告宁夏某电力公司因金融不良债权追偿纠纷涉诉。鉴于案件标的额大、债权转让合同及抵押手续繁多、诉讼费用高,周丽娟劝说原告先调解、后立案,最大限度减少利息、降低诉讼费用。为减少诉讼时间产生的利息成本,经过一天的材料核实,周丽娟即与原被告约定调解时间。正值年关,被告企业为维持正常经营,提出减免利息及尽量不处置抵押财产的请求。为保障原告的合法权益能够有效变现,并兼顾被告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法官向双方分析法律利害关系及执行中的各项成本,最终原告附条件放弃近千万元利息,双方互相作出让步,仅用一天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协议达成后已是下班时间,因被告急着赶飞机没有领取调解书。回到江苏后,被告手机上收到一条信息,经确认签收,河滨法庭首次以电子送达方式成功送达民事调解书。
2021年,河滨法庭组织因疫情受限不能到庭的外省籍当事人调解案件290件,调解成功210件,切实减少了当事人诉讼成本,提高了审判效率,赢得了当事人的赞许。
河滨法庭将“案案关乎营商环境”理念融入审判全过程,立足审判职能,灵活运用保全措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稳定了市场主体,保护了经济发展活力,助推了开发区法治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
2020年以来,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新落户企业30家,新落地项目126个,计划投资878亿元。2021年,开发区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56亿元,排名宁夏工业园区第二,正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