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奔赴基层 筑梦乡村

本报记者 马照刚

“‘三支一扶’给我提供了到基层锻炼的平台,我会努力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用所学知识为基层发展贡献力量。”9月27日,在银川市兴庆区参加“三支一扶”大学生王淑童说。

“三支一扶”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自2006年“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以来,我区始终把“三支一扶”工作放到促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中精心谋划和统筹推进,在扩规模、强保障、建机制上持续用力,不断建立健全“三支一扶”人员“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的服务机制,持续提高“三支一扶”计划在基层的引才、育才、聚才能力,有效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招募4.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其中,今年已选派41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开展“三支一扶”服务。

“我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用所学知识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2017年,马丽娜大学毕业后,通过我区“三支一扶”招募考试到隆德县第二小学当了一名支教老师。两年的支教生涯,不仅让她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更让她坚定了要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信念。2018年,“三支一扶”服务期满后,她又通过考试,应聘到隆德县博物馆,助力家乡建设发展。

高校毕业生侯娜娜,今年8月通过我区“三支一扶”招募考试,被派往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人民政府“支农”,成为“三支一扶”队伍中的一员。“这几年,国家对‘三支一扶’工作的重视,对‘三支一扶’人员非常关爱,我会将这种关爱转化为推动家乡发展、帮扶乡村振兴的工作动力,踏踏实实为群众多办实事!”侯娜娜说。

“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三支一扶”的催化作用下,激励着一批又一批有责任担当的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发挥所学所长,让青春和才华在农村基层的土地上不断绽放。

“支教是无悔的选择,让我在奋斗和历练中实现了人生价值。”宁夏大学毕业生王亚涛参加“三支一扶”招募考试,被选派到西吉县王民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部支教,负责初三年级的化学和全校信息技术教学、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支教期间,每次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都让我非常庆幸选择了支教这条路。”如今,王亚涛“三支一扶”服务期满重新规划人生,他说,“通过支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变成了一个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人。”

为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我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变化,将“三支一扶”大学生的工作生活补贴由2011年每人每月平均补贴2328元提高到今年每人每月平均补贴4310元,将按规定参加服务地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三项社会保险扩展到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为新招募且在岗满6个月以上的发放一次性安家费补贴3000元,建立有力的待遇保障,确保他们在基层留得住、流得动。

针对“三支一扶”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我区持续开展就业跟踪服务,积极推进落实公务员定向招考、事业单位专项招聘等优惠政策,大力开发更多适合高素质青年的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岗位,加密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的频次,通过直播带岗、专场招聘,入园入企“面对面”考察对接、鼓励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对有创业意愿的,纳入创业引领行动,享受创业培训、孵化等服务,鼓励创办家庭农场(林场)、农民合作社。

“高校毕业生在服务基层过程中,不仅实现了人生价值,而且锻炼了意志品质、磨砺了人生经历。”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近五年来,我区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通过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特岗教师招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就业率达91.8%。

--> 2022-10-10 本报记者 马照刚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40001.html 1 奔赴基层 筑梦乡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