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美丽新宁夏 林草新画卷

——机构改革以来,宁夏林草建设以改革效能增加绿色动能

黄河湿地引“客”来。

泾源老龙潭一景。泾源县森林覆盖率达42.24%,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中部防沙治沙区,坚持生态优先、修复固本,建设乔灌草合理搭配的稳定植被群落。 (本版图片均由自治区林草局提供)

黄沙古渡湿地公园。

林草兴则生态兴。在宁夏国土空间内,一半以上是以林地、草地、湿地等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空间。

于山水之间,书写绿色之志;于自然之间,统筹系统之治。截至2021年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16.9%、52.65%、55.5%。

优化职能,释放效能,增加动能,自机构改革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宁夏林草系统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引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实施国土绿化,扎实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筑牢祖国西部生态屏障。

1 守正创新 林草改革增“绿效”

2018年11月,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挂牌,以更为清晰的职能、明晰科学的设置、融合发展的思维,全面开启林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将原林业厅的职责、农牧厅的草原监督管理职责,以及各有关部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管理职责整合,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森林、草原、湿地监督管理。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的组建,避免了业务重叠,责任更加明确,管理更加高效。

问题导向,攻关破题,宁夏始终把改革作为破解制约林业草原发展的关键,作为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改革,宁夏全面落实“林长制”,推动“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截至目前,全区五级林长组织体系初步建立,已设置各级林长8582名,各地积极探索推行“林长+”模式,资源管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协同推动林草资源保护发展。

作为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赋予了宁夏新的时代使命,也赋予了林草建设新的任务担当。

以山林权改革试点为契机,2021年12月,石嘴山惠农区实现“以林换能”第一单认购,探索工业能耗与林木换购的绿色发展机制。

探索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路径,宁夏以山林权改革推动“植绿增绿”。通过放活林地经营权、保障林业收益权,探索以林换能、以林换碳新机制,破解林、地无法一体确权的现实难题。

聚焦先行区建设,我区将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以深入推进山林权改革为动力,打造科学绿化试点示范样板。

2 系统思维 国土绿化添“绿量”

因地制宜、以水定绿,宁夏将科学绿化理念贯穿于生态保护修复的全过程。

自机构改革以来,自治区林草局围绕“一带三区”总体布局,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科学布局,分区实施,系统修复。北部绿色发展区实施护林建设工程,新造、改造提升并举,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完善防护林网,构建北部防护林体系;中部防沙治沙区实施防沙治沙建设工程,坚持生态优先、修复固本,灌草为主、乔灌为辅,建设乔灌草合理搭配的稳定植被群落,构建中部防风固沙林体系;南部水源涵养区实施水源涵养建设工程,坚持涵水养水、增加绿量,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构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体系。同时,坚持生态与产业相结合,实施村庄绿化和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三面环沙的宁夏,“沙”是生态修复治理中的关键“因子”。长期以来,我区结合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坚持防沙之害、用沙之利,通过推广“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和“六位一体”防沙治沙用沙模式,大面积的流动沙丘得到有效治理,率先实现了荒漠化逆转。

近年来,宁夏发挥示范引领,持续推进沙漠生态系统建设。以防沙治沙示范区为重点,巩固提升治沙成果,提升生态功能。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宁夏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实现了沙化土地连续20多年持续减少的目标。

当前,按照国家林草局的安排部署,自治区林草局正在编制新一轮防沙治沙规划,力求创新机制,探索新模式,巩固提升治理成果。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沙漠光伏、沙漠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沙漠生态功能转化增值。

今年,宁夏还启动环罗山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全面提升林草资源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同时,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林草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3 强化保护 资源管护守“绿意”

2021年10月,时隔多年,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再次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雪豹的活动轨迹。这也是全区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得到系统性保护的生动例证。

宁夏全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近年来,自治区林草局组织实施了一批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监测等工程项目,同时,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拟将全区58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为49个,新建5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全区境内自然保护地不存在交叉重叠,面积由整合优化前的58.15万公顷增加到61.7万公顷,增加3.55万公顷,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11.8%。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自治区林草局全力推进国家公园设立工作。目前,经积极争取,国家林草局已将贺兰山、六盘山纳入国家公园储备库,并优先将贺兰山国家公园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设范围。

绿色家底的管护,不仅关乎人类,也关乎自然。

在宁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鸟类有着生动的表达。近年来,过境宁夏迁徙鸟类数量和种类显著增加,居留时长延长。机构改革以来,宁夏持续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和恢复,建立湿地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鸟类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繁衍地。全区基本形成了以湿地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其他湿地保护类型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

4 生态为民 产业发展提“绿质”

2021年,“宁夏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批,中国枸杞研究院挂牌运行。

宁夏枸杞,正在乡村振兴中释放更大的“功效”。从“一株苗”到“一条链”,从田间到实验室……近年来,增加了“现代”之“芯”的宁夏枸杞,在新发展理念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1年底,全区枸杞面积达到43万亩,基地标准化率80%,鲜果产量30万吨,鲜果加工转化率28%,精深加工产品达10大类90余种,综合产值突破250亿元。“十四五”期间,宁夏将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坚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特色发展为目标,把“枸杞之乡”的品牌擦得更靓。

此外,我区抓好苹果、红枣、花卉等特色产业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质量监管、品牌建设等工作,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宁夏林草部门坚持造林绿化、产业发展、生态护林员、庭院经济林等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积极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林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绿色生态宝地。宁夏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要坚持全地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服务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宁夏林草系统将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加快形成绿量适宜、布局均衡、系统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整体生态系统。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增强群众幸福感,为先行区建设贡献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有力支撑。

--> 2022-10-12 ——机构改革以来,宁夏林草建设以改革效能增加绿色动能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40290.html 1 美丽新宁夏 林草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