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纾困解难 让残疾人“宅”得安心

本报记者 杨淑琼

“感谢残联的工作人员给予我及时的帮助,我现在在家也能跟其他同学一样学习文化课程。”就读于银川忠信职业高级中学美术普高班的孙楠是一名重度肢体残疾人,疫情期间她所就读的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孙楠却因为没有住宿条件无法正常在校学习。残友所需,残联所“应”。在接到孙楠的求助电话后,银川市兴庆区残联与相关教育部门及时沟通协调,为孙楠单独开通了“线上”学习。

摸清困难和需求,才能实实在在为残疾人群众排忧解难。在全区疫情防控关键阶段,自治区残联班子成员奔赴战“疫”一线,334名机关干部、3101名残疾人专职委员、5708名助残志愿者奋力“迎战”,全力当好疫情防控的战斗员、宣传员、信息员、守门员、服务员,细致排查所在社区残疾人家庭情况。同时,“问需响应、一户一策”,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帮助残疾人解决疫情期间遇到的各项困难。深入残疾人托养机构和康复机构,督查疫情防控封闭式管理等情况,并送去紧缺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确保各项救助补贴资金发放及时到位。

停课不停教,康复治疗“云”指导。全区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服务机构积极行动、多措并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残疾儿童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康复训练服务,确保疫情期间残疾儿童“隔离不隔爱,停课不停训”。各康复中心积极组织培训,以推送网络课程、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等多种服务形式为残疾群众及时答疑解惑。

“从投递简历、面试到入职体检等,不到一个月,我在银川市残联的帮助下,顺利拿到了企业的录用通知。”王楠(化名)今年刚从高校毕业,患有四级肢体残疾。此前他投递了十几份简历,其中大部分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一筹莫展之际,王楠拨打了残联的求助热线。“没想到他们及时帮助,向企业推荐了我的简历。”现在王楠已顺利入职。

连日来,自治区残联通过建立“一人一档”服务台账、提前介入“一人一策”需求采集、与多部门合作举办线上直播“带”岗等,推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工作。落实残疾人常住地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制度。对安排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创办的市场主体以及服务残疾人的社会组织,在落实服务业困难行业国有房屋租金减免的基础上,再追加减免3个月租金,协助落实缓缴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等。

宁夏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宁夏宁红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送去米面油等价值2万元的爱心物资,向受疫情影响滞留银川的3名残疾人每人送去500元慰问金,与自治区残联一道向受疫情影响较早的中宁县122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共送去6.1万元慰问金;银川市兴庆区残联为被隔离封控的70余名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智力残疾人送去2万余元的生活物资;红寺堡区残联为37名精神障碍患者需求者采购了药品……

与此同时,宁夏在疫情防控期间还积极开展“残疾人证网上办”等助残服务活动,发布《新冠肺炎疫情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指南》等,切实保障着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让残疾人朋友“宅”得安心,“宅”有所获。

--> 2022-10-14 本报记者 杨淑琼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40621.html 1 纾困解难 让残疾人“宅”得安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