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多个“单项冠军”挺起宁夏高质量发展脊梁

(上接第一版)

一度,中国高速动车组枕梁相关技术全部依赖进口。

2016年中车集团在国内公开招标“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铝合金枕梁”,宁夏维尔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揭榜”。

维尔铸造实力如何?怎么敢接下这个“硬骨头”?业内拭目以待。

实际上,自诞生之日起,维尔铸造就瞄准了“高精尖”技术产品,从大型煤炭机械到重型车刹车缓速器,维尔铸造的敢为人先,让企业实现了一次次飞跃发展。

挑战自我,一批高精尖人才奋战300多个日夜,从制定研发计划到出厂开展线路试验,付出了艰苦努力。2018年5月,由维尔铸造与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中车集团等共同研制的“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铝合金枕梁”通过检测,并于当年8月成为中国中车公司新型动车的试车配套器件。

因为维尔铸造,如今的宁夏人乘坐银西高铁时,满满的自豪。

“复兴号”上,宁夏元素已牢牢镌刻。

填补空白,被世界所看见

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试试看!

在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对话每天在上演。

控制阀是自动控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犹如人的“手”和“脚”。大国重器“手脚”受制于人,后果不堪设想。

创新,唯有创新。

吴忠仪表把创新刻在基因里、融入血脉中。

控制阀是深海采油关键技术之一,此前这项技术一直被欧美发达国家所垄断。吴忠仪表十年磨一剑,终在2020年12月,实现深海油项目水下球阀国产化,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企业成功研制出的大型轴流式复合中腔控制阀本体等关键部件,实现了12项重大创新项目,填补了我国在长输管线超大口径调压装置关键用阀方面的空白。

让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响当当”“硬邦邦”!吴忠仪表屡屡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让宁夏装备制造业能够服务于全国市场,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产品走向更广更大的国际市场。

目前,吴忠仪表已在国内仪器仪表行业率先全面建成智能控制阀数字化工厂。2021年11月,吴忠仪表党委书记、董事长马玉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蓄势赋能 提速蝶变

——宁夏“单项冠军”之产业篇

产业强则经济强。

这十年,在宁夏,一批具有成长潜力、发展活力的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而起,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枸杞、葡萄酒、奶产业、文化旅游等更是闻名遐迩。

“颜值”更高、“气质”更佳的产业,为全方位推动宁夏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蓄势赋能。

奋力奔跑,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近5亿人口从中受益。

这是位于中卫市的中卫压气站,全亚洲输气量最大、工艺最复杂、系统性最重要的天然气枢纽,西气东输工程所有主干管道和部分联络线交会于此。

西气东输工程,推动我国管道建设技术一举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而中卫压气站,则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天然气管线建设技术的发展历史。

这是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2012年,宁夏成为中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

着眼产业转型,主动走上清洁能源发展之路,这十年,宁夏开发建设了一批大型现代化能源项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煤、电、化、新能源产业链。

成为全国首个风电、光伏发电出力超过地区全网用电的省级电网;2016年至2019年宁夏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居全国第一;2021年宁夏全口径电源装机6214万千瓦,人均装机位居全国第一……

在追“新”逐“绿”中,宁夏探索走出了一条由粗放利用向节约集约转变、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换、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能源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之路。

来自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宁夏,得到了大自然的青睐。地处北纬38°的“黄金地带”,拥有1100米左右的“黄金海拔”,让贺兰山东麓成为世界公认的高端葡萄酒“黄金产区”。

从推进区域化布局到标准化生产,从品牌化经营到融合发展,十年来,小小葡萄成就了前景无限的“大产业”。

宁夏获批建设中国首个特色产业综合试验区——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成功举办中国首个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给予宁夏“葡萄酒之都”的认可。目前,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2.5万亩、占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近1/3,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酿酒葡萄产区,酒庄228家、年产葡萄酒1.3亿瓶,国内产区排名第一。

踏上了追寻“紫色梦想”的“快车道”,跑出了扮靓“紫色名片”的“加速度”,宁夏葡萄酒成为支撑美丽新宁夏建设的“新引擎”。

让宁夏的“紫色梦想”绽放全球,让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宁夏葡萄酒产业必将大有可为。

塞上江南美,“旧貌”换“新颜”

从过去随处可见的“秃头山”变成了硕果累累的“花果山”,从曾经无人问津的贫瘠区变成了络绎不绝的风景区……

一度,宁夏缺林少绿,生态环境脆弱。

近年来,宁夏坚定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任务,大抓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污染防治按下“快进键”,绿色发展步入“快车道”,森林覆盖率从11.9%提高到16.9%。

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宁夏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沙漠化逆转的省区,不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也为全球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中国经验。

如今的宁夏,天蓝、水清、地绿。

好山好水好风光,也是一门好产业。

作为全国第二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宁夏调思路、调结构、调重点,积极培育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激活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动能。

在贺兰山金顶看日出,到沙漠腹地观星河。

欢迎来宁夏,给心灵放个假。

民生为本 润物无声

——宁夏“单项冠军”之民生篇

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丰富。

当教育、医疗甚至水利乘上互联网的东风,会产生怎样的嬗变?这三年,宁夏以披荆斩棘、革故鼎新的创新锐气,以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用“互联网+”,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润物无声地提升着人们的幸福指数。

同在蓝天下,共沐春风里

“一朵云”破解教育资源壁垒,“一张网”畅通资源共享之路,“一块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018年7月,宁夏获准建设全国唯一“互联网+教育”示范区。

这几年,宁夏的教育因互联网而改变。

在全国率先建成教育云大平台,50%的县(区)被评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典型,建成数字化教室2.9万间,建设中小学在线课堂教室4400多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六。打造了一批网上课堂、“空中课堂”和微课程,满足学生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泛在学习需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普及率实现100%。围绕乡村中小学校开展网上送课、同步上课,实施“一师多校、在线走教”,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等问题。

宁夏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深入推进示范区建设,奋力打通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大动脉”,有效弥合“数字鸿沟”。

让孩子们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真正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百姓看病更便捷,医疗服务更温暖

能不能借“互联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宁夏用建设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的实践回答:能!

从实体医疗机构出发,将全宁夏作为一个大的“互联网医院”场景来打造,建成了覆盖全区40家二级以上实体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院一体化应用平台。

从第三方互联网医院出发,打造多元化医疗服务新格局,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从规范监管出发,建成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已监管第三方及实体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182家,初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宁夏,已经建成国家、自治区、市、县、乡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三个层面的“互联网+远程门诊”,让群众在基层即可通过远程门诊找到市级、省级乃至全国各地知名专家看病,实现大病不出县区,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镇(社区),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了疑难病不出省,大病不出县,常见病、多发病留基层。检查在基层,诊断在三甲,便民惠民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累计开展远程诊断近90万例。

激活存量、扩大增量、做优质量!“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人民健康的“守门人”。

一滴水与“云世界”

无论昨天还是今天,水,都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吃上水,还要吃好水。

过去,水从天上来;现在,喝上安全水、用上明白水,依托的是“一朵云”。

2020年6月,宁夏建设全国首个“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每一滴水,开始与“云端”相连。

运用“互联网+”手段,着力提升城乡供水领域数字治水的能力和水平,使供水工程“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成为可能。

目前,宁夏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分别高于全国10和12个百分点。打造了“研究院+试验区+产业园”三位一体数字治水新模式,实现水网智能化,新建城乡供水项目水源、水厂、泵站、管网、终端实施全程数字化管控。城乡供水管网设施24小时自动运行、精准管控,解决了“缺人管”的难题。改变了传统下井抄表、上门收费的水费收缴方式,接入“我的宁夏”App,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手机缴费购水、查看用水信息、申请停用水,水费收缴率由60%提高到99%。

站在当下回望,从“毛驴驼水”到“手机买水”,科技带来的革命,翻天覆地。

站在当下向前,因“互联网+”,我们正在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2022-10-14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40631.html 1 多个“单项冠军”挺起宁夏高质量发展脊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