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创新引领 打造“强美富优”新盐池

本报记者 蒲利宏 文/图

滩羊之乡,多彩盐池。

盐池县形成“四纵八横”公路快捷网。

宁夏深燃众源公司BOG制取液氦项目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建立“红黄绿”三色返贫动态监测智能管理系统。

聚力“红绿古”三色资源,全域旅游扩容提速。

产兴业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特色教育让孩子们学有所长。

宁夏盐池滩羊产业发展集团。

工业经济强势崛起。

打造光伏发电新“蓝海”。

锚定目标不松劲,踔厉奋发谱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盐池县秉持红色盐池、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地区生产总值从46.18亿元增至162.97亿元,进入全区发展第一方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5.79亿元增至10.23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6238元、4793元提高至32281.2元和15244.6元。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87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先进单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集体等省部级荣誉374项,连续8年位列全区效能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

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打造“强美富优”现代化新盐池奠定坚实基础。

培强产业为县域经济“强筋壮骨”

走进盐池县滩羊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羊肉加工车间,工人正把屠宰后的羊只精细分割成羊排、里脊、肉卷、肉串等10余种产品,经过压膜、真空包装后发往全国各地。

“通过完善滩羊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产业体系,构建起品牌发展、产融结合、龙头企业带动的滩羊产业发展格局。2021年,全县滩羊饲养量达320万只,羊肉产量2.8万吨,滩羊全产业链产值达88亿元,对农户增收贡献率超过80%。”10月12日,盐池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目前,正在推进110万亩牧草种植基地项目建设,建成后年产优质饲草230万吨,可供饲养滩羊846万只、肉牛17万头。

在盐池县高沙窝镇,曾经风沙肆虐的沙漠化土地已被占地4.66万亩的光伏产业园替代,附近村民经常来这里看“蓝海”。“每户村民可以连续20年获得每年2800元的发电收益,还可以每年赚取50万元劳务收益,是两全其美的项目模式。”中民新能(宁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安荣辉说。

在盐池县,绿色是产业发展的普遍形态,创新则是第一动力。盐池县工业园区内,国内首条液氦生产线建成投产,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BOG制取液氦产品的空白。“已建成日处理天然气300万立方米的液化工厂,即将建成年产高纯氦气30万立方米的产业化项目,年产值200亿元的大型天然气化工产业园。”宁夏深燃众源天然气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坚持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盐池县构建区域化产业集群、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资源禀赋,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抢抓发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政策机遇,聚力发展新型材料、现代化工、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滩羊牧草、绿色食品、生物健康、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十大重点产业”。

盐池县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15亿元和144亿元,人均GDP达到7.2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金融存款余额达到119亿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指数跨入全区第一方阵。

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1+4+X”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实施国家滩羊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黄花菜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中国天然石膏制品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坚持落实好新发展理念,构建“风光火储输”多能互助的新能源格局。预计2022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50亿元,2025年达到300亿元。

“四大提升”赋能全面小康

走进花马池镇惠泽移民村牛场,200多头西门塔尔牛膘肥体壮。该村整合资金820万元发展肉牛产业,目前养殖规模达到310头。“仅去年毛收入169万余元,为村集体创收50多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吴刚说,养牛产业带动本村农户种植青草饲料和青贮玉米3600亩,每年给农户带来240多万元收益。

盐池县严格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在产业发展、务工就业、教育提升、医疗健康上不断创新机制、精准施策,使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不断夯实全面奔小康的底气和信心。

如今滩羊、黄花菜、小杂粮、牧草产业已成为盐池县的脱贫致富产业。该县多年来坚持以高端滩羊为主导,黄花菜、牧草、中药材、小杂粮、肉牛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1+4+X”特色产业体系。以滩羊为主的畜牧业产值达到11.7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4.4%。

设立800万元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用于扶持全县9个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孵化基地建设。通过建立“骨干企业+培训+补贴”创业模式,不断拓宽油气化工、新能源、建材等骨干企业用工渠道。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创业带动模式,共培育龙头企业18家,建成养殖基地326个。为创业主体提供贴息贷款1.3亿元,吸引大学生、农民工等返乡创业主体690户,带动就业4000余人。

对处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困难儿童每年资助1000元(连续2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儿童和残疾儿童每年按1500元标准免除保教费,按900元标准补助伙食费。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四类”家庭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补助,最高每人每年可达1250元……盐池县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全覆盖的资助体系,保障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

“通过在县医院建立远程影像、心电、会诊等六大中心,远程视频门诊、视频查房两大通道,构建县乡村一体化诊断、治疗、管理信息平台,借助‘互联网+健康医疗’,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盐池县医疗健康总院负责人说,截至目前,累计远程上传影像3.2万余人次、心电图4.9万余人次,视频门诊1250余人次。

先后建成惠安堡镇惠苑、花马池镇北塘等22个移民村,配套建设水、电、路、通信、防洪、污水管网及周边卫生院、学校等基础设施,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5万户47555人,移民生活、就医、就学更方便快捷。先后实施壮大村集体增收项目12个,移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率先在全区脱贫摘帽,有效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新动能

“我们运用‘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和现场走访辅导等‘线上+线下’方式,让企业熟练掌握减税降费政策,及时享受优惠,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税收支持。”盐池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人说,通过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通“跨省通办”平台,推动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实现“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进一张网、办全县事”。

“创新建立‘红黄绿’三色动态预警系统,把全县农村人口基本信息全部录入,通过‘动态监测+预警核实+归口处理+跟踪核查’运行机制,真正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实现所有返贫问题及时动态清零。”盐池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郭状说。

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盐池县在全区率先推进“互联网+教育”,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现区市县乡村五级远程诊疗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和卫生健康数据互联互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设立乡村组户四级信用评定系统,破解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共建共享和贷款难题……

盐池县连续8年出台“创新驱动25条”,累计兑现企业创新驱动奖补资金1.2亿元,R&D投入增长率达47%。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大力培养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平台,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72家,建成创新平台13个,助力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以创新之心驱动产业之“芯”,统筹推进市场创新、金融扶贫、防沙治沙等多项试点。组建滩羊产业研究院,开展滩羊全产业链技术创建和集成示范,壮大了滩羊集团、鑫海公司等26家龙头企业,引领支撑盐池滩羊肉迈入中高端市场。建立产学研科教示范基地10个,柔性引进30余名专家或专业团队扎根盐池,为滩羊、牧草、生态、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智慧方案……

“十三五”期间,盐池县累计推动266项改革,出台170个改革方案,农村金融、扶贫开发、公立医院、健康扶贫、媒体融合等多项改革走在全区乃至全国前列。公立医院改革示范经验在全国推广,滩羊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等30余个科研项目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成为全国首批47个创新型县(市)之一。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进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继续推进民生改善、科技支撑,赋能乡村振兴,提高民生品质;继续壮大创新人才队伍,集聚创新要素,汇聚创新盐池动力,展现创新盐池新作为。

实现从“黄”到“绿”的生态逆转

驱车行进在盐池大地,抬眼可见碧草如茵的草原,成片的樟子松染绿大地,野花在风中摇曳多姿,处处湖泊点缀其中。谁能想到,追溯三四十年前,这里还是明沙丘遍地、风沙肆虐,入列全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在位于花马池镇沙边子村的4万亩生态保护区内,记者顺着坡往下看,生态植被依次排开,先是樟子松绿化带,再往里是云杉木混交带,再往下是沙柳、柠条、花棒等。20世纪60年代,盐池县绿色植被面积才几十万亩。90年代以来,每年递增七八万亩。近十年来,以年均数十万亩的速度递增。

在盐池县城北生态防护林区,樟子松、榆树、刺槐以及沙生灌木把沙地牢牢锁住,昔日的明沙丘荡然无存。“先后在城北投入1.68亿元,集中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退化林改造等项目,完成治理沙地6.05万亩,自此盐池再无‘沙漠黄’。”盐池县自然资源局林草中心副主任孙果说。

多年来,盐池县坚持草原禁牧与舍饲养殖、封山育林与退牧还草、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建设保护与开发利用、移民搬迁与迁出地生态恢复同步推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沙区初步建成了集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人居绿化防护林为一体的生态防护林网体系,探索出“草为主、灌为护、零星植乔木,封为主、造为辅、重点抓修复”的防沙治沙模式。

“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余万元用于牧草产业发展,建成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区10个,全县多年生优质牧草留床面积达79万亩。”盐池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与宁夏农林科学院等机构合作,先后研发出灌木平茬转饲利用、生物质燃料颗粒等系列产品,累计种植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265万亩。

截至2021年底,盐池县林木保存面积达374.6万亩,天然草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50%以上,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27.41%和58.5%。有效治理200多万亩严重沙化土地,100亩以上的明沙丘基本消除,年扬沙天气由十年前的54次降低到10次左右。

多年来,盐池县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导向,从“风吹沙子跑,抬脚不见踪”到黄沙披上绿装,从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持之以恒推行“建、技、管、用”综合治沙举措,实现“沙退人进”生态逆转,为宁夏东部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让绿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生态产业。

依托发展起来的良好生态,盐池县精心打造了花马寺生态旅游区、哈巴湖景区、白春兰防沙治沙业绩园、长城旅游观光带等生态旅游景点,培育了长城自驾、乡村休闲、农家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每年旅游收入4亿多元,实现了生态也能当饭吃的夙愿。

民生改善放大倍增效应

“在家门口就可以坐高铁把黄花菜卖到全国各地,同时吸引各地客商来村里采购黄花菜。”惠安堡镇大坝村黄花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仲昌说。如今盐池县形成了以2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为骨架,10条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县乡公路为支脉,南通北畅、东进西出、外通内连的“四纵(南北走向)八横(东西走向)”交通快捷网。

截至目前,全县通车总里程达3609公里,公路密度由34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至42.35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率、所有自然村通路率100%,各乡镇基本实现“半小时上高速”。

走在盐池县大街小巷,道路平坦整洁,小微公园、公共厕所、健身步道随处可见,宜居感和舒适度迎面而来。过去十年,盐池县新建道路20条,完成23条道路排水改造,实施棚户区改造4295户,完成危窑危房改造6497户,建成美丽小城镇5个、美丽村庄94个,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长城公园、环城带状公园12座和33处街头节点绿地,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

“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我们先后与成都市芳草小学、陕西杨凌高新小学、银川市金凤区第二小学等学校多次开展智慧课堂互动教学和教研,实现了跨境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盐池县第五小学校长王生雄说。目前该县实现了万兆光纤进校园、千兆光纤入教室、百兆光纤到桌面,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全县教师和学生网络学习交流空间开通率均达到100%,全县中小学校在线互动课堂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盐池县农村和城市低保人均补助水平由每月104元、145元分别提高到333元和448元,保障人数分别达到7977人和1934人,累计发放低保金近3亿元;农村和城市特困供养生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600元和800元。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将临时救助乡镇小额审批额度由2500元提高至4500元,5年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超过2000万元,救助1.9万人次。

该县每年拿出85%以上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药品耗材集中谈判采购均价降幅超过30%,“互联网+健康医疗”、医共体等经验在全国交流。建成县图书馆、数字化文化馆、长城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全覆盖。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红色党建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青山乡猫头梁村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建设种植基地,3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花马池镇皖记沟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村干部+农户”模式建成生态牧场,每年纯收益可达30万元;麻黄山乡李塬畔村红色美丽村庄每年吸引3万余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近年来,盐池县围绕滩羊、黄花菜、石膏等重点特色产业,持续整合组织资源、建强骨干队伍、激活内生动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持续密织“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组织体系,在村民小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建立党建工作站201个,择优选配党员联系户1807户,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42名致富带头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培育村级后备力量535名、农村致富带头人788名。

坚持将党组织建在扶贫链、产业链、振兴链上,健全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以龙头公司、产业基地、合作组织等为支撑的“党支部+N+农户”产业发展组织体系,以“强村带弱村”和“导师帮带制”为抓手,组织28名县处级领导包抓村级集体经济项目,79个县直部门结对联建,78个村级党组织结成帮带对象,136名干部确定为师徒关系,面对面、手把手教方法、谋发展。全县102个行政村领办合作社135个、协办合作社201个,98名村干部入股村级集体经济610万元,带动401名党员群众入股623万元,形成了村强民富双赢发展。

以生产经营、服务创收等七种模式为主,先后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90个,项目覆盖率达到88.2%,102个行政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突破10万元。借助国家“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程和自治区“千村信贷·互助资金”金融创新扶贫工程,累计积累互助资金2.76亿元,以互助社发放和回收的形式提取利息,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00万元。

大力引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重要领域及六大重点特色产业急需紧缺人才122名,王乐井乡、高沙窝镇有针对性地引进乡村振兴规划、电商运营、滩羊养殖等人才,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柔性引进滩羊、石膏深加工等产业专家学者47人、福建省专业技术人才21人。围绕滩羊、石膏产业引进马青科研团队8人、袁鸿文专家团队6人开展高档产品研发,为产业高质量发展问诊把脉。

“走访入户时对网格区域内50多户群众的生产、生活、收入、住房、医疗保障等信息一一采集,并通过手机App上传到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花马池镇裕兴村一组网格员王旭建说。该县以党建引领为龙头,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个层面构建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把乡村振兴、社会治安、矛盾纠纷化解、环境卫生整治、服务居民等各项工作落实到网格化管理中,先后解决了老旧小区无人看管、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累计帮办、代办群众事项1.8万余件。

--> 2022-10-16 本报记者 蒲利宏 文/图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40722.html 1 创新引领 打造“强美富优”新盐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