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以先行区建设牵引美丽新宁夏建设,着力破解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以高质量发展支撑高品质生活。
连日来,宁夏代表团代表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考学,大家纷纷表示,要加快推进先行区建设,立足丰厚的能源家底和独特的气候资源,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紧盯市场、深耕优势、挖掘潜力、用好政策、放大平台,努力在先行先试中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 讲述
青铜峡市青铜峡镇余桥村第一书记白宏福:余桥村坐落在黄河边,秦渠穿村而过,小桥流水,环境优美。近两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先行区建设机遇,以党建引领带动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把自然优势变成产业优势、优势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乡村美了、百姓富了,余桥村也成了扮美黄河的一颗明珠,村与河在相互“给力”的和谐共生中美成了诗和画。
余桥村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正因如此,2020年4月,我从青铜峡市文化旅游局被派到余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余桥村后,我的脑子里整天就琢磨一件事:怎样把“好看”变成“实惠”,着力点还是黄河——依托黄河文化资源布局乡村旅游新业态,用好秦渠文化、红色文化、民宿文化“三张牌”,打造集餐饮、民宿、非遗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巷子,把美景晒出来、把游客留下来。先是借助“六大提升行动”补齐硬件设施短板,全村通水、通电、通天然气,引进运营商进驻,Wi-Fi畅联、上网无碍,房前植树、见缝插绿,让村子美起来;把村里闲置的房屋租来打造成32套民宿,建设游客接待中心、葡萄酒品鉴苑。从有“想法”到落地有“响声”、村民有收入、黄河在变美,短短一年,文化巷子主题街道雏形初显。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21年5月,《年画收藏报》创办人强者,放弃在河南的优越条件回到余桥村,将收藏了30多年的年画、连环画、电影海报等捐赠出来,开办年画、连环画收藏馆,吸引近2万人次来此打卡。同样被吸引而来的,还有著名画家王丽荣、曾经以“走出村子”为梦想的非遗传承人余静。随着非遗传承苑、向日葵文化工作室的扎根,黄河文化在余桥村“长”成了风景,一到假期,游客慕名而来,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万元。
产业旺了,人心也旺了。今年55岁的村民余芳带领20多名姐妹成立了旗袍队,她们农忙时种地、带孩子,闲暇时秀生活、秀时尚、做直播,成为村里村外的网红。村民马小燕开了一间咖啡屋,主打各种手磨咖啡,生意随着夜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火,利润一天达到1000元……
如今的余桥村,入眼是新农村、新农人、新生活,演绎的是黄河岸边好光景、绿水青山绕农家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 党代表说
党的二十大代表,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白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特别注重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坚定担当总书记赋予我们努力建设先行区的使命任务结合起来,牢记嘱托、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先行区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宁夏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白华表示,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以先行区统领美丽新宁夏建设、引领全区现代化建设,在黄河流域率先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如何加快推进先行区建设?重点要在3个“更”字上用实力、下真功:以更实举措推进产业转型,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好用足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和一系列支持政策,大力发展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葡萄酒等“六新六特六优”产业,深入推进“六权”改革,加快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尽快改变高能耗、高排放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更高标准保护绿水青山,站位国家全局、立足黄河流域,以黄河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一河三山”为重点,加快构建“一带三区”总体布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筑牢我国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屏障;以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更多实打实的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建设先行区的过程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过程,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玉山: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了22次,“科技”一词出现了13次,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结合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实施好创新驱动战略。”马玉山说,创新包括产品、制造和服务三个层面,对宁夏而言制造环节的创新切合实际,是个“大肚皮”,制造的各环节、各点位都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智能改造来实现转型,一个关键点位“任督二脉”的打通可以带动一个企业实现整体升级。
创新与人才形影不离。宁夏的发展实际是企业创新能力整体不强、高等教育比较落后、人才总量相对较少,人才循环慢、流失快、引进难,创新之路怎么走?“先行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要聚焦产业集群培养创新人才。”马玉山说,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与党的二十大报告契合度极高,既符合宁夏实际,又具有前瞻性,创新和人才都要围绕这些产业,以产业集群引才育才留才,形成稳固的人才群。马玉山说,“以群育才”是关键,“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后,会产生强大的吸附效应,使人才随着产业集群的壮大沉淀形成密度较高且比较稳定的人才群,这样就不会因为一个企业的突然倒塌造成人才流失,使人才培养“打水漂”。同时,产业本身也要创新,以“六新”产业为例,除了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新型材料等都涉及装备的配套,可以通过延伸产业链引进装备制造企业,与装备制造产业相呼应,形成一个更大的产业集群,做强工业母机,吸引、集聚、培养一批共享共用人才,实现产业留人。
马玉山表示,在“人”这个环节,有两个关键,企业家和技术带头人。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抓住这个“七寸”培养一批合格企业家,就能带动形成引才重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在关键环节引进一个技术带头人,就能“带”出一个攻关队伍、培养一批技术人才。此外,本地或区外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工作相对稳定、数量相对较多,要用好这一资源构成庞大的基础性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招聘985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形成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与技术带头人和基础性人才队伍构成金字塔式人才结构,形成相对优势。“宁夏有一个潜在的人才优势,那就是职业技术学院多,足够培养大批实用性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要有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设置学科的意识和责任担当,在产教融合上探索走出一条新路子。”马玉山说,人才构架只是“第一步”,要注重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舞台、开拓渠道通道,把他们“落脚”的产业变成终生的事业,这样不管人在哪里,“心”始终在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