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者:侯艳
党的二十大代表、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院长
4岁时,我与秦腔结缘,就知道秦腔是群众生活中的一部分,是老百姓的精神世界。16岁那年,正式进入宁夏秦腔剧团。40多年来,我始终沉浸在“戏曲梦”里,从一名普通演员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到喜摘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再到担任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负责人,我始终热爱、迷恋着秦腔艺术。秦腔是长在黄土地上的艺术形式,不可能脱离泥土的气息。它豪迈、粗犷、刚健,它源自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实践,这样的艺术,必须还戏于民,必须离百姓更近。
在艺术创作题材上,我们取材于民,演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从我入行至今,累计演出近万场,除了观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剧目,我们还根据宁夏群众的故事改编新编剧目,深受群众喜爱。
在演出形式上,通过送戏下乡、文化大篷车、帮扶秦腔自乐班、农村文化大院等多种形式,把高质量、正能量的秦腔精品剧目带到百姓身边。百姓则用最热情、最质朴的情感回馈我们,这是我艺术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国强文化兴,我特别荣幸的是,5年前我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如今我又当选了党的二十大代表,这10年间,我亲眼见证着宁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如今宁夏的发展日新月异,文化大篷车到哪里都畅通无阻,戏曲舞台随时随地可以搭起来。现在农村的集市比以前多了,每逢赶大集就要唱大戏,演出一场接着一场,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更明显的变化是,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不一样了。以前,大家能看一场戏就非常满足了,现在不仅要看,还要看好的,他们不仅要看,自己还要演。很多乡镇都有自己的文化大院、戏曲自乐班,农闲时节,大家吹拉弹唱非常热闹。今年,我们计划送戏下乡180场,现在已经完成了既定任务。年底我们打算组织帮扶的五市农民自乐班进行一场老百姓自编自演的汇报演出。
作为一名文艺界代表,我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职,把党的声音以最快、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老百姓,让老百姓在娱乐的过程中,听得懂党的好声音好政策。
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我深有感触: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有精神层面上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文化的力量提升到了新高度,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南。报告中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大有作为的地方,更是我们的责任义务和使命担当。
今年8月,我们根据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耀梅的事迹改编了秦腔现代戏《攒劲女人》,目前这部戏已经完成了排练,不久就可以正式演出。我们将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秦腔精品剧目,用戏曲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本报记者 尚陵彬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