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理论宣讲进大棚 乡村振兴气象新

——中央宣讲团在闽宁镇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写

本报记者 姜 璐

初冬时节的宁夏,一束思想的光芒正洒向每一寸土地。

11月12日,中央宣讲团成员、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梁言顺来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亲自命名建设的闽宁镇,向基层党员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富贵兰(宁夏)实业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一块块零碎布料经过大家的巧手,很快变成袖子、裤腿等部件。“现在全党全国都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今天我来到这里,就是想和大家一起交流二十大精神的学习理解和认识体会。”梁言顺走进车间,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听到车间里有宣讲,工人们立马围拢过来。“党和政府的政策太好了,把企业建到了我们家门口,我们事业家庭两不误,相信跟着党走,未来会更美好、生活会更幸福!”“现在国家这么关心农民,我们更要团结奋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大家争先恐后分享心得体会、展望美好未来。

随后,梁言顺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内容,进行阐释解读。

3年前,家住福宁村的马贺兰到富贵兰打工。凭借肯吃苦的劲儿,马贺兰很快熟练掌握了缝纫机的操作技巧,成长为车间主任,不仅实现了“财富自由”,还能照顾在家门口上学的孩子。“就像梁书记说的‘要一起努力,过上好日子’。”听完宣讲,马贺兰感慨地说,现在国家给农民提供了太多好政策,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为自己的未来奋斗、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暖阳下的福宁村智慧农业产业园,一株株西红柿藤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乡村振兴出实招 产业发展助民富”的标语十分醒目。梁言顺走进现代化智能温棚,与党员群众代表围坐在一起,畅谈学习二十大精神的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新时代10年的3件大事,其中之一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飞沙走石的“干沙滩”蝶变为民富村美的“金沙滩”,闽宁镇移民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福宁村党支部书记王虎荣激动地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精神面貌越来越好“三个好”来概括闽宁镇的巨变。“二十大报告提到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听了梁书记的宣讲,我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解更深了,工作思路更明了,抓工作的劲头也更足了。”王虎荣说,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的好政策、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好,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基层治理上求突破,不断提升大家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从一滴水看世界,闽宁镇变迁之路,也折射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从借钱创业到种植7个大棚、年收入20万元,致富带头人马雅玲一步一个脚印,把日子过出了精彩,还鼓励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弟弟返乡共建美丽新农村。交流中,她言语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国家对农业农村十分重视,尤其是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给新农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福建援宁专家的指导下,带动更多村民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希望的田野变为现实。”

几天前,在第14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开幕式上,《山海情》民俗顾问、闽宁镇农民文化大院牵头人赵鸿带着宁夏特产闪亮登场,向全国人民发出“欢迎大家都来宁夏,看看我们的美好生活、品尝我们的美味佳肴”的邀请。交流时,赵鸿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谈起了自己的感受:“这些年,我们越来越富裕,但是脑袋也要跟得上发展。”赵鸿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他会借助文化大院的平台,开展好文娱活动、宣讲活动,不断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继续讲好闽宁故事、传递闽宁声音。

“从你的谈吐中,我感受到你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一位年轻小伙的发言引起梁言顺的注意。

这名小伙叫马成云,作为“移二代”的他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闽宁镇,在立兰酒庄追逐自己的“奋斗梦”。提及未来,马成云信心满满:“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格外关注,我会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继续投身家乡葡萄酒产业,让更多人喝到宁夏的好酒,‘喝’出属于我们的自信和底气。”

随后,梁言顺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进行宣讲。深入浅出的解读、提气鼓劲的话语,引发大家的强烈共鸣,现场响起阵阵热烈掌声。

听宣讲,谈感受,说变化,话未来。这场“冒热气”“接地气”的宣讲,在一次次生动的交流中、一句句真切的问答间,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奋进力量。

--> 2022-11-13 本报记者 姜 璐 ——中央宣讲团在闽宁镇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写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44405.html 1 理论宣讲进大棚 乡村振兴气象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