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助残帮扶,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本报记者 杨淑琼

11月16日,贺兰县南梁台子隆源村村民牛志瑞刚吃完早饭,门外响起了敲门声,是村镇卫生院康复服务站的家庭签约医生朱立军又上门接他了。2015年,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牛志瑞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受伤后胸以下没有知觉,肌肉萎缩特别厉害,家里负担越来越重。”牛志瑞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

“家门口就有专业康复师帮我做康复训练,这种事过去想都不敢想。”谈到村镇卫生院康复服务站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牛志瑞直言,自从养成了定时康复的习惯,不仅身体状况越来越好,自信心也慢慢回来了。村里还为牛志瑞进行了“一户一策”居家无障碍改造,并发放了电动轮椅、升降餐桌等,帮助他实现了独立“起居”。妻子闫晓红不用忙于照顾牛志瑞起居,现在也能腾出时间去做政府安排的公益性岗位工作,“我和老牛计划明年存点钱,给家里添点新家具。”闫晓红说。

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巩固拓展困难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曾是难中之难。自治区残联按照自治区“四大提升行动”部署要求,紧盯残疾人共同富裕目标,动态监测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在深化关爱帮扶上谋实事,开展济困助弱及“普惠+特惠”精准帮扶慰问行动,重点落实移民村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无障碍改造、新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等,为困难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

在贺兰县洪广镇广荣村,40岁的肢体残疾人韩彦江躺在床上听见屋外一阵脚步声,他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心想:“下午6时10分,准是又赶去吃晚饭了!”自从家门口有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韩彦江身有残疾的妻子和3个女儿的吃饭问题有了着落。此外,韩彦江一家每个月还可以领取生活保障费、残疾人“两补”资金等共计4453元。

广荣村5053名村民中,有600多位老人和240位残疾人。村里大批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三留守+困难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问题日益凸显。广荣村的问题也是我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面临的难题,自治区残联积极探索,在残疾人家门口搭建集就餐、康复、日间照料、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日间照料中心应运而生。“每天三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韩彦江心怀感激地说。

广荣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自2019年开业以来,为政府兜底保障人员免费提供三餐,并设立残疾人和老年人手工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棋类比赛。韩彦江告诉记者,他经常在照料中心一待就是一整天,“这里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前几天村卫生所在这举办了‘关节训练’的讲座,这两天又组织棋类比赛,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

院子里刚刚铺好的水泥地面,宽敞明亮的房屋,整洁干净的装修,很难想象,这份家业是残疾人家庭“挣”下的。田飞龙曾是石嘴山市惠农区海燕村的边缘易致贫户,先天性残疾。近年来,自治区残联把帮助残疾人家庭增产增收作为助力残疾人脱贫的重要任务,根据残疾人的特点,通过多方位安置、多资金扶持,助残疾人家庭增收致富。同时,创新开展“托羊入园”的产业托管形式,通过合作社从企业购羊入园托养,由合作社全程托管养殖,为困难残疾人家庭每年每户分红。通过“托羊入园”,田飞龙一家享受年均分红。在搞好产业的同时,田飞龙父母在乡村振兴帮扶车间打工,2021年一家人的收入达10万元。

无障碍改造,提升康复服务水平;保障残疾人托养,关怀特殊儿童;畅通就业平台,让残疾人腰包鼓起来……每件事都离不开各项惠残政策的持续加力。近年来,自治区残联聚焦4500余户残疾人易返贫致贫监测户、5.5万户脱贫户、10.3万户低收入家庭,通过强化兜底保障、实施强技赋能、加强组织建设等举措,持续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为实现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自治区残联将紧紧围绕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用大爱,做小事”,统筹和引导助残扶残各方力量,从康复、就业、生活保障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提升助残服务水平,确保“共同富裕路上,残疾人一个也不掉队”。

--> 2022-11-19 本报记者 杨淑琼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45430.html 1 助残帮扶,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