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盐池95后“新农人”当起致富“兴农人”

“快看,就是这个羊肚菌,咱村应该也能种!”11月17日,盐池县青山乡方山村党支部书记吴婧指着抖音里的视频,兴奋地跟村里的几名干部商量着明年的“新项目”。

“抖音、快手可是我给村里找致富项目的好渠道,看看别人都在做些啥,咋做的,心里就有方向了。”吴婧指着手机说,手里攥着新技术、脑子里有新思路,“新农人”才能当好“兴农人”。

吴婧是土生土长的方山村人,她最明白农村的苦和累。2019年,24岁的她退役返乡,当起了“兵支书”。“接到老党支部书记邀请我回村的电话,我考虑了整整两天,留城还是回村?说实话啊,选择很难。”“既然国家、家乡需要我,我就应该回去。我是年轻人,喜欢挑战,乡村振兴这个‘新战场’,也让我觉得很酷。”

然而,“兵支书”听起来很酷,做起来却很“土”,要做好则更难。和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不一样,种植、养殖、技术、销售……这些是她每天工作、生活的关键词,“单调的生活、陌生的工作让我不止一次打起了退堂鼓。”吴婧说,当时真想放弃,但5年的军旅生活让“咬牙坚持”的性格刻在了她的骨子里,“既然做了就要坚持到底。年轻人怕什么!”

有了决心,接下来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吴婧千方百计找项目。2020年,吴婧和党支部成员研究选定“芝麻香瓜”这一致富项目。几经辗转,村党支部为村里争取到专项资金,建起10座温室大棚,对原有的110座拱棚进行升级改造,让该村的芝麻香瓜提前2个月上市。为拓宽销路,吴婧引导村民依托微信朋友圈、网络直播等开展线上销售,并与快递公司合作,解决芝麻香瓜的销售、运输等问题。2022年,方山村芝麻香瓜产业实现年增收700万元的目标,户均增收1万多元,惠及108户391名群众。

初冬的方山村香瓜种植温棚里,绿意盎然,一行行整齐的绿植沿着吊在空中的绳子向上攀爬,大片绿色中间点缀着黄色小花和刚长出的深绿色果实。相比初冬的室外,这里温暖、热闹、生机勃勃。

“这茬芝麻香瓜,改进了种植技术。”吴婧向记者介绍,瓜苗不趴在地上而是吊在空中长,这样既能节省每根瓜苗的占地面积,而且光照更好。“我们多动一点脑筋,种植技术改进一点,村民们就能挣得更多一点。”吴婧说。

“今年,我们还实验自己培育瓜苗。”吴婧指着一小片瓜苗说,第一次育苗失败,她当时也犹豫了——这条路能继续吗?要不就维持现状?“当兵的时候跑5公里,最难熬的就是最后几圈,寒冬腊月,大汗淋漓,眼泪和鼻涕冻在一起,也得坚持到终点。”想到这些,吴婧再一次选择了坚持,于是有了第二块试验田。这次,她天天往瓜棚跑,看瓜苗长势,遇到难题给技术人员发微信,请他线上指导。“目前来看,我们自己培育瓜苗是可行的,等试验成功了,不仅能满足我们自身的种植需求,还能卖给周边农户,我们村村民又多了一笔收入。”给记者算着一笔笔增收账,经过了黄土地的“洗礼”,27岁的吴婧已经非常老道、专业,她说:“让村民们有钱赚,是我的任务,也是我最大的幸福。”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一个个致富项目落地生根,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村创业就业。种温棚、搞养殖,冷清的村落人气旺了。50岁的吴彦杰在外打工10余年,今年也回到村里,因为懂一点技术,当起了温棚管理员,每个月劳务工资就能收入5000多元,“过去打工,每年就能挣个五六万元,现在在家一边自己种着几十亩地,一边在村上管理温棚,一年能收入八九万元,还能照顾家人。”吴彦杰笑着说:“我还年轻呢,跟着村里好好干,以后日子更红火。”

乡村振兴希望在人,更在年轻人。吴婧认为,乡村将来会是年轻人的乡村,越来越多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会和她一样扎根农村,带给农村更多生机和希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我们年轻人,备受鼓舞,对前路更有信心。接下来,我们还打算试种羊肚菌……方山村果树种植面积有700多亩,我们还想打造集采摘、休闲垂钓、农家乐于一体的生态游……”畅想着未来发展规划,吴婧无比自信、坚定。

--> 2022-11-22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45948.html 1 盐池95后“新农人”当起致富“兴农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