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层出不穷,给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今年4月以来,我区组织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全面整治养老领域涉诈乱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日前,记者采访相关部门,揭露养老诈骗常见套路,提高老年人的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帮助老年人守好“钱袋子”。
教你识别
养老诈骗常见套路
“免费送药酒,治疗风湿病有奇效。”“家有老人一定要试试,当时见效,一个月去根。”今年4月,68岁的永宁县居民马晓东到新天地便民市场购物,听到摊主的推销后不由心动。“摊主从一个写有‘追风水’的瓶子里倒出一点液体涂抹在我的手心,手心便开始发热。”马晓东说。摊主称坚持使用一个疗程后能去根,马晓东便花费680元购买了8瓶“追风水”。数天后,当民警找到马晓东核实情况时,他才知道,所谓“追风水”其实是碱水。
今年5月,60多岁的中卫市民牛海斌报名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一日游”,在景区游玩后,被带到中卫市沙海驼宝展示中心参观。销售员向牛海斌宣传一套制作精良的陶瓷餐具,宣称该陶瓷餐具由特殊材质制成,具有养生功能,能预防心脑血管、高血压、癌症等多种疾病。牛海斌当即花2万元购买了该套餐具。中卫市场监督管理局检查发现,该展示中心展示的陶瓷餐具其实从江西省景德镇购买,进价仅为百元。沙海驼宝展示中心负责人先后接待5个以本地老年人为主的旅游团,现场演示夸大宣传陶瓷餐具的养生功能,先后有10位老年人购买了该陶瓷餐具。随后,市场监管部门对该展示中心当事人作出“罚款40万元、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并将当事人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消费市场迎来蓬勃发展,不法分子也将目光投向养老领域。”11月21日,自治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区常见的养老骗局类型涉及保险代办、文玩收藏、投资理财、养生保健、低价旅游、养老帮扶等。
“保险代办”骗局。为筹集赌资,郭某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谎称可以帮忙办理养老保险、公租房,先后骗取我区31名老年人73.803万元。在“保险代办”骗局中,犯罪分子谎称认识社保局等部门工作人员,或者冒充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老年人不了解相关政策规定,称可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等,骗取老年人的保险费、材料费、好处费等。
“回购收藏品”骗局。“我父亲今年76岁,以前经常被别人诱骗购买号称可以升值的连号人民币、外币等收藏品,一套价格上千元。”银川市民杜红说,其父3年共花费6万多元购买了大量收藏品,“平时省吃俭用存下的退休金,基本都买了‘收藏品’。”
据了解,近年来,我区以销售收藏品等名义骗取老年人钱财的案件不断增多。有些犯罪分子将劣质工艺品冒充高档收藏品,虚假承诺短期内会大幅增值且会高价代售或回购,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有些犯罪分子先以高价拍卖为诱饵,向老年人推销劣质工艺品,致使很多人上当受骗,蒙受经济损失。
“投资理财”骗局。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防范意识薄弱、投资渠道少、信息闭塞等特点,迎合部分老年人盲目轻信“高息零风险”的投资心理,通过发放小礼品等方式引诱老年人聚集,向他们灌输“投资理财”理念,诱骗老人投资养老公寓、农场或“加盟项目”,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养生保健”骗局。老年人因渴望身体健康,热衷于“保健品”养生,尤其对“免费”保健品的“免疫力”较低。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这一心理特点,以免费体检、领取奖品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活动,以“祖传秘方”“特供专供”为噱头,虚构或夸大产品功效,诱骗老年人购买“药品”“保健品”“理疗仪器”等。2021年以来,我区多地发现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群、上门拜访、聚集授课等方式锁定重点客户,通过“亲情式”服务对老年人进行“洗脑式”宣传,然后推销劣质产品“艾灸凳”,赚取高额利润。
“低价旅游”骗局。目前,我区“一日游”“免费游”“低价游”盛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低价游”等诱惑老年人参团,将老年人带到指定购物点,向他们推销假货或假冒伪劣产品。
“养老帮扶”骗局。以“养老帮扶”为名,开展义务诊疗、免费医疗咨询、志愿服务等活动,获得老年人信任后便开始虚构保健品为“特效”药品,或者夸大“病情”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等。
“六不”抵制诱惑
提升反诈能力
针对骗子的诸多“套路”,老年人如何守好养老钱呢?
自治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提示,老年人在办理“养老保险”时,要通过政府网站、居委会、村委会等有关部门详细了解国家和地方政策,依法依规办理,不要轻信所谓“有关系”“找后门”可以低价办理等。老年群体选择养老服务时,要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养老企业、养老机构。投资养老项目和购买养老产品时要多思多虑,多与子女商量,不要轻信所谓“高额返利”“高价回购”等宣传,自觉抵制高利诱惑。看病就医要去医院,不要被所谓免费讲座、免费诊疗等蒙蔽,更不要听信“神医”“神药”“包治百病”等。而子女也应多关心父母,多沟通、多陪伴,不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吴忠市公安局利通区分局刑侦大队民警何少明提醒广大老年人,抵制诱惑、提升反诈能力一定要做到“六不”——
“不留名” 不随意填写调查问卷、不点击陌生链接、不对陌生人谈及真实个人信息和家庭情况,包括姓名年龄、电话住址、银行账户、家庭成员等;
“不接听” 谨慎接听陌生号码和境外来电,如果接到自称是银行保险、购物网站要求根据提示进行转账汇款的电话,不要随意听信、冲动转账,可以询问子女或直接拨打“110”报警;
“不参加” 不参加线下“养生讲座”“健康体检”“拍卖换购”“抽奖兑换”“旅游参观”等可疑活动,不贪图免费礼品,不接受免费服务;
“不动心” 不相信“保本高息”“高价拍卖”等投资承诺,不参加“0元购”“全额返利”等购物活动,切忌“捡漏”“占便宜”心态;
“不付款” 不要轻易付款转账,在作出任何款项支付决策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一定要告知配偶、子女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不拖延” 在发现被骗后一定要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向12337举报平台反映,以防延误公安机关侦查抓捕和追赃挽损的黄金时间。
“在为期半年的行动中,我们充分发挥平安建设协调机制作用,坚持依法打击、整治规范、宣传教育,推动专项行动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自治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全区共核查办理各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线索1765条,其中有效线索1678条,核结1458条,查实109条、立案77件。各级政法机关依法严惩各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截至目前,全区共立案侦办养老诈骗刑事案件88起,涉案金额9456.79万元,行政立案94起,对89家企业、机构做出行政处罚。
自治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我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将转入常态化,持续完善线索核查机制、持续完善依法打击机制、持续完善行业治理机制、持续完善宣传教育机制、持续完善责任落实机制、持续完善督导考核机制,保持对养老诈骗违法犯罪的严惩高压态势,最大限度挤压“行骗空间”,帮助老年人守好“养老钱”,让广大老年人能够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