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助力先行区建设

宁夏推进自然资源重点领域改革

隆德县高标准基本农田。通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制度,压紧靠实耕地保护红线。

泾源县河北村优化村庄规划布局。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形成村庄未来发展蓝图。

精准服务保障自治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图为中兰铁路宁夏段项目现场。

加强工业园区节约用地管理,鼓励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电子电器、服装加工等工业项目建设两层以上标准厂房,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图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设的标准厂房。

石嘴山大磴沟片区治理成效。通过生态修复治理,贺兰山自然生态本底正在逐步恢复。

青铜峡市叶盛镇优质水稻种植基地。耕地保护让这里的秋收风景如画。

永宁县自然资源局为贺兰神酒庄颁发葡萄酒产业用地《土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

2018年,自然资源机构改革落地后,宁夏自然资源厅坚持以建设先行区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自然资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盯政策性空白、制度性瓶颈、机制性梗阻,探索推进自然资源领域一系列关键性、引领性、创新性改革,推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涉及自然资源领域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细、落地见效。

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整体优化

一套历时两年多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出发,为宁夏定下未来自然资源发展的基调。

着眼解决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我区以承担中央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改革工作为基础,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管控、制度完善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关键性改革成果,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格局基本构建。

自2019年以来,宁夏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全过程,坚持“一带三区”总体布局,深度开展人口和城镇化、区域协调、水资源平衡等23项规划专题研究,全面启动区、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基本编成,19个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初步成形,形成“2+9”村庄规划制度标准体系,初步建设起坐标一致、边界吻合、上下贯通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星海湖由“劣”到“美”,贺兰山由“乱”到“治”,煤炭集中区由“黑”到“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勾勒描绘,让现今的宁夏正呈现出先行区建设绿色实践的新面貌、新变化、新气象。

今年5月,宁夏启动“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顺序,以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通过逐个图斑比对分析,逐个地块核实信息,逐个项目落实位置,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优化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形成全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不久前,随着该成果正式启用,我区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优先划定耕地1753.8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424.19万亩),调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802.21万亩,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222.96万亩。

据宁夏自然资源厅相关统计,我区已连续10年实有耕地数高于国家下达的1748万亩保护任务,在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之余,积极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

宁夏还在落实国家任务基础上,衔接落实全区“十四五”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11类规划以及1170余个重大项目用地需求,评估调整解决生态红线内9大类570万亩矛盾冲突问题,致力将耕地、生态安全边界守稳守牢。

近年来,宁夏先后出台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保障重大项目用地20余项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过程留痕制度,并通过规范国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行为,探索城市生态用地“只征不转”用地政策,初步建立起全域覆盖、层级有序、分类管理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种种举措,不仅让全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变得有规可依,更以串点成线之势逐显成效,助力美丽新宁夏的空间蓝图徐徐铺展。

试点探索产权制度改革,自然资源主体权责更加明晰

摸清自然资源家底、厘清产权关系、明晰管理边界、优化权属权能,一直是深化自然资源改革的基础性工程。

早在今年3月,我区着手对罗山、云雾山、南华山、沙坡头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天河湾黄河国家湿地自然公园、石嘴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进一步摸清自然保护地范围内湿地、草原、荒地等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种类、分布等自然状况,以及所有权主体、所有权代表行使主体、代理行使主体和权利内容等权属状况。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从2020年到2023年,宁夏将基本完成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截至目前,我区通过搭建自治区级自然资源统一登记信息系统,创新采取分类专项登记和补充完善登记的方式,已全面启动水流、森林、山岭等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25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地、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地、6条自治区级重点河湖、27个市、县重点河湖和典农河、清水河等自治区级6条河流统一确权登记登簿前主体工作,地籍调查数据成果整合入库。

同时出台的还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近年来,宁夏积极推进完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国有土地资源资产核算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编制三项国家试点,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覆盖全区22个县、市(区)的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5类资源资产实物量、价值量家底被基本摸清。探索形成国有农用地、国有建设用地的经济价值核算成果,体现资产家底和变动情况的6类资源5张报表32个账户的平衡表体系初步形成,各类资源价格体系基本建立。

自今年5月起,宁夏全面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我区通过编制自治区和五个地级代理履行所有者职责的自然资源清单,不仅基本厘清区、市两级政府代理履行的所有者职责和权利边界,还在全面推进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基础上,加快建设评估核算、资产配置等8个模块组成的自然资源资产权益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制度,使全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连续5年高质量编成。此外,开展国有农用地、未利用地权利体系和配置规则等14项专题研究,建立健全国有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管理、自然资源损害赔偿等机制,一系列的理论与实操,让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更加完善。

纵深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2018年以来,宁夏始终坚持政府和市场双向发力,创新完善土地、矿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在宁夏自然资源厅今年9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用地保障的通知》中,15条措施在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优化用地审查程序、精准保障“六新六优六特”产业和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等方面提出了更精细的要求,确保我区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快审快批、落地投产。

近年来,我区自然资源部门以宁夏“六权”改革中的土地权改革为抓手,积极完善“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用地机制,在健全用地审批“绿色通道”、计划指标“点供”、占补平衡全区统筹等方面持续发力,出台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发展“稳保促”若干政策措施27条,对乌玛高速、京藏高速、银西高铁、河东机场改扩建、中南部城乡饮水、宁夏—山东和宁夏—浙江的西电东送等大规模交通、水利、电力等重大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2月1日,由宁夏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共同印发的《关于化解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若干措施》正式施行。该措施有效期为5年,按照“尊重历史、保障权益,依法依规、稳妥审慎”原则,逐一梳理政策依据,提出化解办法、处置措施、颁证路径。化解农村宅基地、葡萄酒产业用地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若干措施的先后出台,也使全区63.4万宗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登记应登尽登,1.2万宗集体建设用地应调尽调,“一户多宅”、权属不清等“老大难”问题逐步化解。

今年7月,宁夏中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20年的弹性年期取得中卫工业园区1宗100亩工业用地,成交价款450万元,亩均地价从以往50年的6万元降到4.5万元,节省前期土地成本150万元。

近年来,宁夏在全国率先建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监管平台,以完善弹性年期、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标准地”等多元化供地模式,健全市场配置、政策激励、考核评价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让越来越多的园区企业感受到宁夏土地要素节约高效供给的连番变化。2018年以来,全区共盘活闲置土地5.34万亩,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年均下降3%左右。

此外,我区还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用地大市场,建立土地使用权交易信息发布、成交公示等全流程电子监管机制,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出让土地收入418.51亿元。

在矿业发展方面,宁夏出台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意见,完善矿山企业高效和综合利用信息公示制度,建立矿业权人“黑名单”,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矿山列入异常名录。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抽取实地核查矿山及核查专家,定期检查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等各项法定义务履行情况。同时,建立矿产资源管理中“企业自律、社会监督、部门监管”共同治理新机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靠人监管一技术监管一智慧监管”的监管方式转型升级,全区矿产开发秩序和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深秋时节的贺兰山,不时能看到岩羊、马鹿等野生动物悠闲地觅食嬉闹。生态环境的持续恢复,令这些往昔难寻的动物身影频现人前。如今,不仅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覆盖21个县(市、区)的宁夏南部生态保护修复等3类工程也被列入《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

生态的向好,也让市场主体自身价值有了更多的体现方式。我区通过探索赋予市场主体自然资源使用权、建设用地优先使用权等权能,推广志辉源石酒庄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治理模式,试点推进固原燕家山、青龙山“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发展全域旅游、林下庭院经济,在大市场、全领域、多权能条件下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机制更加完善。

同时,出台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方案,探索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和开发适宜性评价实现路径。随着“两山”转化10个典型案例的挖掘形成,以及贺兰县“稻渔空间”一二三产融合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全区政府主导生态产品供给和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双轮驱动作用正不断凸显。

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最优“营商环境”赋能提速

近年来,宁夏坚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自然资源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打好“组合拳”,持续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区积极降低准入门槛,及时承接落实国务院取消、下放、改变管理方式的行政许可事项和审批监管事项,由自然资源部门动态调整厅本级权责清单,梳理厅本级行政职权事项72项,依法明确职责边界。编制全区自然资源系统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动态调整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事项指南,188项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办事流程、示范文本全部公示公开,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同源发布、同步更新、统一管理。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土地、矿业权、测绘资质审批和地质灾害防治等重点监管事项实现全覆盖。严格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出台《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核制度规定》《行政处罚裁量办法》等13个政策文件,在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助力自然资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行政执法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在创新先行用地、并联审批、分段报批等用地审批机制上,宁夏则积极做起“乘法”,区内新增建设用地在7个工作日内便能完成厅本级内部审查。我区还在探索“净矿”出让改革方面发力,建成全区统一矿产资源管理和矿产资源压覆网上公开查询系统,矿政管理类事项实现100%在线审批,矿业权审批时限压缩至25个工作日以内。深化“承诺制”“代办制”改革,企业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分别在4个、2个工作日内办结,23个事项实现“一证通办”,16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

“以前我们办理煤矿采矿证得分别去市、县自然资源局出具审查意见书。现在只需在网上提交申请,由相关自然资源局联审签署审查意见就行了,为我们省下不少时间。”说起矿政审批环节的改变,宁夏宝丰能源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赞不绝口。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夏自然资源厅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以知重负重、知难而进的担当,以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勇气,以敢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的魄力,全面深化土地权、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努力走出一条高水平保护、高质量保障、高效率利用、高效能治理的自然资源管理新路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注入新的更强动力。

--> 2022-11-25 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助力先行区建设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46466.html 1 宁夏推进自然资源重点领域改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