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核酸采集医护人员手冷得都没处放!”
“是啊,得给她们准备些防寒物资。”
11月23日清晨6时,中卫市沙坡头区滨河镇光明社区的志愿者潘淑英、杜广州等人,已经在社区工作人员袁杰的带领下搬出桌椅、拉好警戒线,为即将开始的核酸采集做准备工作。他们边干活边商量着,怎么帮助医护人员御寒。
潘淑英、杜广州等志愿者都已五六十岁,疫情发生以来,居民总能在防疫一线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这几年我们社区变化很大,大大小小的事居民说了算,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非常高。”潘淑英说,“无论疫情防控还是社区服务,只要社区干部说人手不够,志愿者马上到位。”
光明社区有53栋住宅楼,居民3222户、10425人。一个万人社区,居民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社区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光明社区以党建引领,推动社区治理从理念到实践全面创新,巧用组织力度+、治理漏洞-,联合行动+、矛盾纠纷-,主动发现+、居民投诉-等“加减法”,解开基层治理的“千千结”和群众的“幸福密码”。
一位住户在房屋装修时操作不慎,造成楼下房顶出现裂纹,两家协商未果产生纠纷。光明社区工作人员与“巧嘴巴”党员义务调解队主动上门调解。
“咱们楼上楼下是邻居,有了事商量着解决,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李兴发等调解队员把双方叫到一起,共同查看房顶裂纹情况并耐心劝解,最终解开了他们的思想疙瘩。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
光明社区党总支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设立联合党支部2个,联合党小组7个,实现楼栋、单元全覆盖。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成立“巧嘴巴”党员义务调解队、“能人帮”等6支社区社会组织,共有志愿者120余人。他们把居民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服务延伸到社区“最后一公里”,今年初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5起,成功率1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这为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光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艳说。
光明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推行“一征三议两公开”制度,在小区、网格内打造“红色文化广场”“红色议事亭”等阵地。在作出重要决定前召开议事协商会议,充分征求社区居民意见建议,让居民的事自己议,居民的事有地方议,确保决策事项让居民满意。
光明社区众一山水城是早期开发的小区,没有地下停车位,地上停车位比较紧张。小区道路太窄,学生放学高峰期人车混行事故隐患较大。居民孙荣华说,大伙把问题摆出来,社区组织居民、党员、业委会、物业公司代表到“红色议事亭”进行阳光协商,最后问题都解决了。
“有的居民从楼上‘飞线’充电,很不安全。”“有的把小区绿地铲了变成自家菜园,这得纠正。”……在社区议事会上,社区干部引导大家畅所欲言,与居民共同梳理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今年以来,社区牵头协调物业公司先后完成增设充电桩、扩建停车位、增加摄像头、退菜还绿、硬化破损路面、维修墙体、更换楼道灯,并教育引导120余户居民收回“飞线”等实事,使社区面貌得到巨大改观。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杨艳介绍,社区在线上利用网格微信群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同时依托社区“红色议事亭”设立“居民说事”点,想方设法拓宽居民反映意见诉求渠道;打造“一心六队”服务新载体,通过搭建“心愿墙”,依托“温暖365”6支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开展“星级楼道”创建、移风易俗评比等活动,使基层治理和服务延伸到社区的每个“神经末梢”。
社区治理“加减法”和“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先商量、众人事众人商量”机制,已成为光明社区解决居民矛盾纠纷、改造公共基础设施等社区治理的一把“金钥匙”,打开了社区群众的“幸福密码”。
“通过人人都可参与的治理机制,光明社区如今治理得井井有条。”居民刘玉礼说,“大家都把小区公共的事当自己的事对待,大事小情都能看到处理结果,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