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一个移民村从“无”到“新”的蜕变

本报记者 杨志挺

11月25日,中宁县大战场镇长山湖村新建成的11座日光温室内绿意盎然,菠菜、娃娃菜、油菜长势喜人。王银福等4名村里的监测户正在给大棚内的蔬菜浇水、除虫。

1个月前,长山湖村日光温室项目竣工。今年47岁的王银福成为这里的产业工人。

长山湖村党支部书记王小红“送学上门”,为正在大棚内干活的王银福等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咱们村过去没啥产业,今年结合村上养殖传统,大力发展种鹅养殖和菌菇种植等特色产业。目前村集体经济初见成效,大家要有信心,今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计划在温棚里种植菌菇,吸纳脱贫户、监测户20余人来务工,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同时,也为周边村庄发展村集体产业起到带头作用。前些天,有2棚小油菜成熟,销售收入4000元。”王小红说。

长山湖村是“十一五”期间的插花移民村,总人口3532人,耕地面积11634亩。产业以种植、养殖为主。去年,长山湖村在发展集体产业上发力,成立村经济合作社,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运营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从根本上解决移民村底子薄、起步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2021年,长山湖村借助100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入股中宁县宁特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及1比10撬动银行贷款分红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6万元。2022年,长山湖村转变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投资40万元发展特色菌菇、种鹅产业,目前建成特色种植大棚11座和1个养鹅场,先后投入种鹅3600余只,目前毛收入达12万余元,实现了长山湖村集体经济产业零的突破。

走进长山湖村养鹅场,此起彼伏的“嘎嘎”声,很是热闹。据介绍,养鹅场每年为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6万至8万元,带动就业30余人,还可为参与项目建设、入股养殖的每户村民增收2000元至5000元。

“目前养鹅场已经销售了2700只鹅,还存栏300只。种鹅销售到了县城,肉鹅从5月起达到育肥标准开始销售。每天的销售量在40只到50只,每只售价125元,除去成本,纯收入有3万多元,我们计划明年元旦前再销售一批。”王小红说。

村民王永忠家前些年靠种植玉米和就近打零工为生,一年下来收入不多。今年村上建了养鹅场后,王永忠在合作社入股1万元,并成为合作社社员参与经营。“在养鹅场打工,每月2800元的工资,如果效益好的话,按照入股比例,年底的分红也不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王小红说,党的二十大给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长山湖村是个移民村,要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就要创新机制模式,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产业可持续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

王小红还透露,村里计划在养鹅场周边的盐碱地上开挖环形鱼池,发展鱼鹅共养的项目已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实施的黄粉虫养殖项目也开始试验养殖,前两天,村上和花豹湾村蝎子厂签了订单,据估算,一个黄粉虫养殖大棚可带动150余人增收。

--> 2022-11-28 本报记者 杨志挺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46840.html 1 一个移民村从“无”到“新”的蜕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