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报《银川:清洁能源改造带来“绿色暖冬”》的新闻报道,让人颇受启发。
报道中,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德林村村民李金虎算了一笔账:煤改气之前,每年取暖烧煤大概花费1万元,煤改气后,取暖燃气费预计需要6000元。省钱之余,煤房变成了50平方米的“超大厨房”,宽敞明亮、做饭无烟、热水随用随有,好不惬意。与李金虎一样,因冬季清洁能源改造而受益的3700多农户,纷纷对“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竖起了大拇指。
和3700多农户一道,银川市百万市民也因清洁能源改造尝到了甜头。今年4月,财政部对2022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竞争性评审结果进行公示,银川市成功入围,获得3年共计21亿元的补贴资金。项目开展过程中,银川市一边在农村推行冬季清洁取暖改造,一边在城区继续实施“东热西送”工程。此举不仅结束了银川“分散式燃煤小锅炉”供热的历史,助力“银川蓝”成为全城百姓生活的“标配”,更让人深深明白了绿色发展的必要性。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意味着推动绿色发展是持之以恒要做的事,要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上下苦功,从而形成共同推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合力。
如何让群众发自内心地认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银川清洁能源改造的举措就是一个好方法:通过因地制宜地推进绿色发展项目和工程,让群众看到良好的效果,享受到实惠。事实上,这些年来,宁夏大地上类似例子举不胜举。比如,当“绿水青山”让固原群众赚得盆满钵满时,人们明白了为何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植树造林,从而不由自主地投身到植绿活动中;再比如,当银川天空越来越蓝时,市民理解了实施城区大型污染企业搬迁、“东热西送”工程等项目的初衷,进而对各类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越来越支持……事实说明,在推进绿色发展时,千方百计地让群众看到各种实效、体会到各种益处,就是最好的动员,也是最强的吸引力。相反,如果只是一味地宣教,却始终无法让群众身有体会,又怎能激发出人们的积极主动性?
凡是在理论上正确的,在实践上也必定有效。新征程上,只有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孕育更多的“绿水青山”,形成更鲜明的对比,让群众不断感受到环境越来越舒适、体会到生活越来越幸福,人们才会自觉养成绿色低碳生活习惯,成为生态环境的维护者、绿色发展理念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这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后产生的自发的内生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