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佳敏)群众诉求谁倾听?有了难事找谁办?在银川,群众有了急难愁盼事尽可以@问政银川。近年来,银川打造出晒政、问政、辅政、理政的“金牌服务窗口”,让民生民情浮上来,舆情访情沉下去,构建起线上线下基层社会治理的同心圆。今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重点宣传推介了“@问政银川”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经验做法。
2022年,针对市民反映的行车难、停车难、城市内涝等问题,银川市推出一揽子解决措施,计划投资18亿元用于重大民生民心工程,目前104个项目已竣工投用。特别是实施了交通疏堵“6+N”和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新建改扩建市政道路10条、打通断头路11条、新增停车泊位5981个,新建改造给排水等市政管道130公里、完成13处积水点改造,为银川畅通血脉,保障市民出行。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办证难、烂尾工程等问题,今年,银川市拿出硬措施让18万余套不动产权证首次登记完成70%,30个烂尾项目相继复工。“9·20”疫情发生以来,银川市通过@问政银川等平台,累计受理封控群众诉求问题23万余件次,推动解决保供保畅就医等实际问题4万余件次。
为快速、高效解决群众和网民反映的问题,@问政银川按照统一受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及时回复的原则,构建了受理一体化、处理快速化、服务优质化的办理机制。实行限时办结制,第一时间响应回复,原则上工作日不超过1小时,休息日不超过8小时;咨询类1个工作日内办结,投诉类、建议类5个工作日内办结。规范答复程序和答复用语,不出现重复、敷衍答复等情况,不在评论里发生退件或“@”上级部门、公开推诿扯皮等现象。@问政银川还采取跟进督办,借助媒体双向推动解决问题的方式,倒逼部门及时响应群众呼声、提升政府效能、改进干部作风,实现年均办结率95%以上,线下信访总量年均下降13%,信访总人数年均下降20%左右。
截至目前,@问政银川政务微博粉丝总量逾54.9万人,462个政务矩阵微博集群累计发布政策信息、便民信息近2万条,年均受理、转办各类诉求逾2万件,成为名副其实的社情民意“蓄水池”和党群之间“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