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卖了20头牛,赶年前再卖6头,能收入40万元。除去草料、人工成本,净收入20万元。”12月21日,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硝沟村村民李进喜和父亲李义升,围坐在火炉旁,盘算一年生产账。
李义升和李进喜父子俩从2016年开始养牛,在金融帮扶和产业政策支持下,从最初3头母牛养起,通过自繁自育,除了已出栏外,现在圈里还有160头牛。
“这些牛,就是这几年苦干的成果。产的母牛犊全部留下,公牛犊养到1岁8个月全部出售,用赚来的钱购买饲料、农机具,这样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牛越养越多。”说起养牛,李义升这个不善言谈的庄稼人,顿时打开了话匣子。
随着养牛数量连年增长,饲草料用量水涨船高,给李义升和儿子带来了压力,他将左邻右舍外出务工后闲置的130多亩土地租来,自己种植青贮玉米,又购置一台青贮玉米收割机,以秸秆换费用的方法,帮助村民收割玉米,为牛贮存饲料。
“李义升父子是村里的养殖大户,讲信用,产业也发展得好,银行每年最少给他们父子俩放款40万元。”中国农业银行固原分行派驻硝沟村第一书记沙晓平说,自农行帮扶以来,通过授信贷款,累计为农户发放支持产业发展贷款1.1亿元,年均贷款2000万元,确保养殖户应贷尽贷。
今年以来,原州区投资4亿元开展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标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布局,立足区情实际和资源禀赋,在东部丘陵区和清水河流域重点区域打造草畜产业带,发展千头肉牛养殖示范村。
“在整治‘非粮化’‘非农户’的前提下,采取出租、返包、入股等多种形式,促使更多‘沉睡’的土地资源‘活起来’,不断拓展富民增收的新源泉。”原州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冯晓明说,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租赁土地20多万亩,流转费用7000万元,人均土地流转收益达300元以上。
引进雪川农业、融侨(丰霖)、贵州凤集等龙头企业与地方特色产业对接落地,建立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收购、要素入股、收益分红等,让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捆绑发展共同体,切实把农户嵌入产业链条。
目前,原州区共饲养肉牛28万头,在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过程中,融侨(丰霖)肉牛产业园区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与原州区8个肉牛养殖示范乡镇、30个示范村、23家规模养殖场、183家合作社、2.15万户养殖户签订协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品种改良选育,让利收购育肥牛,帮助农户增收。
为了激发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共同发展,原州区出台产业奖补措施,对带动10户农户增收8000元以上的经营主体一次性给予奖补资金5万元。“原州区已建立60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75家家庭农场和55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引领‘三农’、服务‘三农’、保障‘三农’的体系日臻完善,农业生产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基本形成。”冯晓明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