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纸上家园 固原年俗

□ 谈伟杰

《中国年》这幅作品,作者选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宁夏尤其是西海固地区春节习俗,艺术手法上采用了巧手叠变,用剪纸、印染、粘贴、绘画等十二道工艺流程绘制。以灵动的画面和精湛的技艺再现了当地淳朴的新年民俗活动,充满新年喜庆气象感,表达了西海固百姓对淳朴生活的向往。图画内容按照不同时间节点,从右到左错落有序、繁而不乱地布局在画卷上,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西海固春节民俗画卷。

在图画布局和内容上,作者采用长卷式散点透视构图,从右到左的情节安排具有很强的叙事性。这种画面布局与宋代风俗画大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清明上河图》表现了市郊阡陌到汴河两岸,再到繁华街市的景象,完美再现北宋都城的生活风貌,而《中国年》这幅作品,内容从喝腊八粥的习俗开始,到辞旧迎新过小年、大年三十除夕夜、正月初一拜年去、大年初二回娘家、大年初三送纸火、大年初五吃饺子、大年初六迎喜神、上九出行祈福日、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二十三燎干,到最后的二月二龙抬头,把不同节日场景按照现实中的情境,真实且完美地呈现在画面中,这种完美的“再现”与《清明上河图》有异曲同工之妙,反应出最真实的民间风俗,也践行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返还于生活

”的艺术哲理。

在背景设计上,作者以中国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呈现出寒冬腊月长城内外、边塞萧关、黄河两岸,以及六盘山下房前屋后的节日景象。在画面左边和右边山的外观上,我们能看出北方高山的雄伟奇峻,以及南方山水的烟雾朦胧和钟灵奇秀。在背景的空间关系上能感受到中国山水画中“突兀、重叠以及冲融而飘飘渺渺”之意境,由此体现出作者对我国大好河山和人民生活的亲身体验,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乡土意趣。

从《中国年》的色彩上来看,体现出鲜艳亦质朴的视觉感受。关于色彩,瑞士心理学家鲁奥沙赫把色彩对人的刺激提升到感情对人刺激的层面,认为色彩与感情相同,对人刺激的“情感”是相同的。人在对色彩的反应上有一种“联想性”,比如,看到红色就会联想到火焰、流血以及隐喻的活力与澎湃的生命力;看到绿色联想出对大自然清新的感觉;看到蓝色会联想到水的冰凉。由此可知,色彩对人的“感情”和“感官

”,有着重要的“心理”影响。在《中国年》的色彩上,我们看到作者采用大量红色“装饰”节日的氛围,红色因其鲜艳的色感和民间好彩头的象征,受到人民大众的青睐,这幅作品中的红色能使我们感受到喜庆的意味,既符合作品年的主题,也符合受众的视觉趣味和对节日的“情感”融合。在人物色彩上,作者采用蓝灰色去渲染,这种蓝灰色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遍的服饰颜色,这种蓝灰色也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再现,当然,这种色彩也能激起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的“怀旧”情感,使之联想起童年记忆和孩提时向往过年的期望。从某种角度来说,色彩对人的刺激和感情对人的刺激是同样层面的。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对色彩的理解和应用的成熟。

最后,作品中反应出的民间习俗如腊八粥、贴对联、过小年、除夕夜、拜年、回娘家、送纸火、吃饺子、迎喜神、祈福日、元宵节、社火、燎干、龙抬头等,是对传统文化的表现,这种表现的

意义,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为我们的国家与民族、为我们的后代留下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整体观之,这幅艺术长卷,细致入微地呈现出西海固的春节风俗,小到儿童的欢闹、爆竹的燃响,大到“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辽阔,寄托着艺术家对西海固热烈的歌颂和浓郁的家国情怀。

作者简介:谈伟杰,1996年生,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美术史论专业,发表论文多篇。

--> 2023-01-03 □ 谈伟杰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51660.html 1 纸上家园 固原年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