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撑起发展脊梁
近日,记者在海原县三河镇、七营镇看到,西气东输西三线天然气项目海原段正在紧张施工。
“目前正在进行三河段和七营段天然气管道的焊接和防腐施工。”该项目海原段负责人杨孔明介绍,海原段管线全长79.51公里,途经高崖乡、李旺镇、七营镇、三河镇,现已完成管线焊接30.48公里、管线防腐25.14公里。海原段主线路预计今年10月完工,力争让海原县群众早日受益。
近年来,海原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实干为要”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硬指标、硬抓手,规划实施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点项目。以高质量项目为高质量发展赋能续航,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年,海原县实施项目117个,年度投资84.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0个,年度投资30.6亿元;新建项目97个,年度投资54亿元。农业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5.5亿元,建设重点项目15个。海原县普天瑞农现代农业产业园、7.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批重大农业项目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杠杆”,撬动农业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重大项目的强力推动下,海原县“两廊两核四镇”城乡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建成西湖等多个安置小区和富民花园等6个商住小区。老旧小区进行节能改造,棚改项目安置6941套。建成市政道路30条,公园广场、绿地7个。集中供热覆盖率提高到98%。
去年海原县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9个,其中实施棚户区改造200户400套,新建明珠·南华府小区和东盛开发小区、万福开发小区等。实施高标准重点小城镇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项目,建成九彩乡九彩村、李俊乡蔡祥村等17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要想富,先修路。海原县在交通项目上精雕细琢,为经济社会发展畅通交通动脉,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目前,建设中的海平高速公路全长44公里,工程进度完成60%,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改造国省干线公路283.9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64.8公里,纵横交错的路网畅通了海原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
产业兴旺托起致富希望
1月11日,在曹洼乡老虎村的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种牛茁壮成长。
该繁育中心技术负责人张海涛介绍,“目前繁育中心有种公牛55头、种母牛152头。预计到2023年底,种公牛达到60头,种母牛存栏达到500头,年生产胚胎500枚、优质冻精100万剂。”
据介绍,繁育中心的公牛冻精会推广到养殖户改良基础母牛群,提高育肥牛的品质。母牛通过核心育种场把牛胚胎运用到标准化二级养殖场,可生产出优质的种子母牛。张海涛说:“良种牛繁育中心将从根本上保障海原县和周边市县肉牛品种改良,使肉牛更容易增重、饲料转化率更高、饲养周期更短、肉牛品质更高,实现肉牛产业提质增效和群众增收。”
近年来,海原县大力发展肉牛主导产业,成立肉牛产业集团,完善“八大”肉牛产业体系。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活牛交易市场等项目相继建成,华润五丰6万头肉牛全产业链精深加工一期项目投产运营。成功举办6届高端肉牛大赛,海原肉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牛饲养量突破30万头。
华润集团将其名下帮扶海原县的肉牛育肥、繁育、屠宰等企业的股权,全部转让给海原县。通过“股权转让、代管经营、合资发展”三步走,推动肉牛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全产业链发展。
“宁夏(海原)牛市自2021年12月9日试运营以来,截至今年1月10日,活牛交易量达6325头,牛市交易额达6960万元。”海原县肉牛产业相关负责人杨永生说:“牛市的交易量和辐射能力越来越大,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和消费,有效激活了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该县建成万头养牛乡镇4个,三河富陵、高崖新民等肉牛养殖园区3个,养殖示范村57个;培育50头以上规模牛场、养殖合作社、家庭牛场282家。实现养殖标准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海原县大力推广出户入园、户繁企育、家庭经营50头至100头牛规模养殖户等模式。力争2025年实现“人均一头牛”目标,创建国家级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和自治区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县。
兴水惠民助力乡村振兴
对于滴水贵如油的海原人民来说,水资源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幸福指数。如今,海原人已喝上幸福水,农业灌溉有保障。
总投资7.09亿元的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正在热火朝天施工。全长70.94公里的输水压力管道经过关桥、西安、海城3个乡镇24个行政村,连通沿途11座蓄水池,年引水量20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万亩,受益群众12564户65140人,其中2720户7639人属脱贫人口。全面保障当地肉牛、特色小茴香、蔬菜等支柱产业可靠水源,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引调黄河水置换地下水,有效修复生态环境。“截至目前,一至三泵站及管线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95%,完成总体工程形象进度的50.1%。”西安供水工程项目现场负责人杨岩说。
扬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使三河、七营、李旺、高崖4个乡镇的农业产业提档升级。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把过去大水漫灌变为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精准滴灌,有效提高农业灌溉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七营镇五营村耕地面积9194亩,其中水浇地7897亩。“以前大水漫灌每年灌溉费用73万元,使用高效节水灌溉后,每年灌溉费用约30万元。”五营村党支部书记殷振江说。
海原县构建以河流库坝为基础、引调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调控为手段的现代水网体系。提标改造城乡供水管网,实施“互联网+城乡供水”工程,建成安全可靠的城乡居民供水服务体系。
同时,持续改善水生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立足海原“三山一河七流域”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四水同治”(五水共治),构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水网格局。积极推进山林权、排污权改革,推动跨区域生态合作。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以梯田和淤地坝为主的拦水减泥体系,不断提升水土保持能力。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推动水污染防治常态长效。海原县水务局2022年获得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称号。海原县被认定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县,顺利通过水利部验收。
2022年,海原县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大力实施中部干旱带海原县西安供水工程、“互联网+城乡供水”、扬黄灌区节水灌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聚焦生态之源,做活“水”文章,持续推进水利水保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多年来,该县共建设农村供水工程23处,饮水安全全覆盖。目前,城乡供水保证率达到9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城乡一体化已全部实现。
防贫底线托起幸福生活
“这几天咱们要抽空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了。”杨万有和妻子商量着年前的打算。
杨万有是海原县九彩乡元套村人,2019年患上尿毒症,失去经济收入且背上高额医疗费负担。元套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学明介绍,“杨万有前期医疗费花了79128元,基本医疗统筹为他报销69660元,乡上又为他解决1.8万元医药费。”经过综合评估,2021年4月,杨万有被纳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户,村上将他及其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纳入低保,每月可领1260元。村里为其妻马彦梅提供了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年工资9600元,使这个家庭的基本生活有了最低保障。
同时给予他基础母牛补贴、见犊补母补贴、粮食种植补贴、生态建设补偿、医保补贴等多项关怀政策。张学明说,经认真测算,杨万有年度家庭纯收入42787元,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696.97元。“通过多向发力,杨万有家不仅牢牢守住了不返贫的底线,而且收入在不断增收。”
海原县对易返贫致贫风险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对因病、因灾、因疫、因突发事件等因素导致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的农户及时纳入预警范围,落实帮扶措施,做到动态监测、动态帮扶。聚焦脱贫人口增收、“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产业帮扶、稳岗就业、小额信贷、防止返贫监测等10个方面,进行动态监测和帮扶。市、县、乡三级选派6983名干部结对帮扶,对全县25839户脱贫户和2682名监测对象进行帮扶全覆盖。综合应用医疗、教育、产业、就业等各类帮扶政策,助力帮扶对象稳定增收,一步一个脚印迈上致富路。
“我们紧盯返贫致贫风险,强化预警监测和动态帮扶,持续巩固产业、就业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成果。”海原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郭建巍说,通过一系列“帮扶套餐”,使全县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李旺镇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以工代赈”政策正被越来越多的群众熟知。总投资1950万元的杨堡村养殖园区建设过程中,平均每天有120名工人施工,均为“以工代赈”的当地村民,人均日工资150元。“在我们镇6500亩红葱种植、2000亩西瓜种植基地、维修灌溉渠等一村一年一事项目中,新源村、李旺村扶贫车间及在建的汽车物流园区,都首先使用本地劳动力。”李旺镇镇长李广强介绍,镇上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2022年务工人数8246人,务工收入超过1.64亿元。
绿满山川绘就生态画卷
雪中的牌路山森林公园格外迷人,银装素裹的亭台楼阁与皑皑白雪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韵味。这是海原县近年来在县城周边精心打造的群众休闲观光好去处。
海原县通过大力实施中央财政资金造林项目、中部防沙治沙工程、南部水源涵养工程等国家和自治区林草项目,全县现有林地面积99.65万亩、草原面积338.9万亩、湿地面积2.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1.3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5.7%。
作为六盘山向北延伸的一支余脉,南华山是海原县乃至宁夏南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稳定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不可替代。海原县大力建设以南华山为核心的水源涵养林基地项目,累计造林43.2万亩。
该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根治污染,以重整山河的气魄改善生态。深入开展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植绿增绿“三大会战”。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34个,淤地坝除险加固30座,三塘水库建成通水。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846.79平方公里。累计建成高崖乡、七营镇、郑旗乡、贾塘乡、关庄乡等15家清洁煤配送中心,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0%以上。全面推行“林长制”,持续推进山林权改革,形成“以林养林”新模式和“以地换林”“以碳养林”新路径。
海原县构建以城市、乡镇村组、庭院绿化建设为点,以道路、河流绿化建设为线,以荒山荒坡绿化为面的生态网络体系。每年的生态建设中,严把绿化起苗、运苗、卸苗、栽植、覆土、浇水6道关口,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2022年完成国土绿化任务21.07万亩,奋力描绘出山区林草化、城镇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果园化的美丽生态画卷。
如今,海原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以生态之美催生发展之变。除了城内有多个公园外,还拥有出城可达的“10分钟生态圈”。城南牌路山、城西西山洼等上万亩生态公园、上百万株树木将海原县城紧紧包围,当地群众充分享受“天然氧吧”的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