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村民幸福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本报记者 赵 磊 李 锦

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一条条柏油路通村到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大棚园区果蔬飘香,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在宁夏,村村通电、通硬化路、通光纤和4G网络……乡村绿水青山的底色渐次铺染,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在今年的自治区两会上,政协委员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如何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让百姓的“口袋”鼓起来?

郝运清委员建议,对有资源优势的村,鼓励依法合理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荒地等资源,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对没有区位优势、资源较少的村,建议县级层面全方位整合农村资源资产,推进联村联乡连片发展,构建“大小产业相连、长短产业互补、多重产业叠加”的发展格局。

“要让新观念、新方法融进农民的生活,让老乡们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王林伶委员建议,探索符合乡村特色的数字化发展模式,实行产品差异化推进战略,壮大乡村数字经济,选取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农业产业园、龙头企业、特色种植养殖户,建设一批数字牧场、数字园区,提升农产品价值。

推进乡村振兴,更需要“土专家”“田秀才”。

冬日下,宁夏农垦贺兰山实业有限公司农牧场农业分公司的一栋设施温棚内,红彤彤的普罗旺斯水果番茄静待收获。自山东寿光培训归来,企业负责人梁振贤积极引进草莓、吊瓜等新品种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一举扭转此前因种植品种单一等原因导致的效益下降,吸引周边种植户络绎不绝前来“取经”。

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建议,搭建农村创新创业平台,适度放开农村引人留人限制,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和本乡“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到乡村创新创业,支持返乡农民工到县城和乡镇就业创业。

“老百姓‘口袋’鼓起来的同时,‘脑袋’也要富起来。”马海伦委员建议,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传承乡村文化理念,通过在厚重历史底蕴中解码村史文化、寻根溯源,在挖掘民间故事、遗迹典故中,找准文化定位。通过寻访非遗传承人、建设大师工作室、培养乡村工匠等方式,传承乡村文化丰富内涵,打造各具特色、辨识度较高的乡村传统文化名片。传承乡村文化素养,整理汇总本地特色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筛选极具特色的乡村文化符号,塑造“一乡一品”,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

--> 2023-01-15 本报记者 赵 磊 李 锦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53459.html 1 村民幸福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