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我家五六公里远的地方有卫生院,平时有个头疼脑热都在卫生院里看,唯一的缺憾是卫生院没有住院的床位,希望政府能完善卫生院的条件,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石嘴山市惠农区尾闸镇群众说。
在今年的自治区两会上,医疗卫生服务如何实现“强基层”,让群众家门口有好“医”靠,让优质的基层医疗服务“触手可及”,成为自治区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问题。
创新基层医疗服务模式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有了新的更高需求,但由于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施、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生相对不足,医疗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老百姓舍近求远去“大医院”看“小病”的现象仍然普遍,无形中增加了群众看病负担。
自治区政协委员马汉文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出台更有针对性的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培养政策。制定出台相关激励性政策,鼓励大医院的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通过“传帮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服务水平。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增加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按照社区医院全科医师不少于3名的标准配备社区医疗机构专业人才。通过创新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大力发展“网格化紧密型医联体”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采取“先联再共、购买服务、分级诊疗、资源共享、互检互认、绩效管理”方式,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积极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提升基层整体医疗保障能力。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让更多老百姓在社区或乡镇医疗机构就能享受更先进的医疗服务。
织密基层公共卫生防护网
“从供给侧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服务能力与民众健康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筑牢织密基层公共卫生防护网,成为各地的重要课题。”自治区政协委员赵荣建议,通过增加编制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用人需求,充分发挥“村医乡镇管,乡镇医生县区管”机制作用,以分级管理破解基层人才荒,适度提升乡医、村医待遇。探索统一编制池模式,鼓励人才在医共体内部自由流动,让基层留得住优秀青年人才,持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赵荣建议,统筹基本医保与公共卫生资金使用,进一步打通商业健康险、惠民保,形成有序衔接的多层次医疗保障机制,为不同层级、绩效的医疗机构设置差异化的起付线、封顶线、报销比例,鼓励患者首诊在基层、小病小痛在基层解决。实现三级机构一体化考核,将基层机构开展健康管理节约下来的诊断治疗成本按比例返还,并允许自由支配,包括用于对相关医务人员实施绩效奖励,从而激励基层机构从“多看病多赚钱”转为“多保健多收入”。